正文 第六編 為人民服務 讓人民滿意(2 / 3)

人民公仆的好榜樣

景希珍 丁隆炎

你們也許是真心實意尊重我們,但我也要真心實意告訴你們,我們不是帝王將相!你們這樣搞,是在群眾麵前孤立我們嘛。人們看到這些長期關閉的房子,會怎麼想?不罵娘,起碼他會覺得我們這些人太特殊了吧!這樣搞,又有什麼必要?我們來了,住個普通招待所又有什麼不好?看看人民住的什麼?我們革命,不就是為了打倒壓在人民頭上的貴族老爺嗎?

“小氣”與大方

彭總的“小氣”和大方,兩方麵都突出。

那年出國訪問,每到一個國家,大使館都按規定給代表團每一個成員發一些錢,供他們在商店裏買一些東西。發給彭總的錢更多些,因為他是代表團團長。他卻看都不看一眼,說:“退給人家,我們不買什麼。”

在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我把發給彭總的一疊嶄新的馬克送回大使館以前,提出給他的一個已經參加工作的侄女買塊表。他想了想,說:“好吧,弄個最便宜的,能看個時辰就行了。”我想,反正這些錢要交,還是買塊好看些的,貴點也罷。買回表來給他看,他還滿意,但一看發票,眉頭皺起來了,連說:“太貴了!太貴了!這合人民幣多少?小孩子戴這個,用不著。”他非叫我去換不可。我咬定這是最便宜的。因為很快要離開,他也沒法,但是嘟噥了好幾次:“這肯定不是最便宜的!你搗了鬼!”其實,這塊表錢還不到他送還的那一摞錢的百分之一。

這類“小氣”的例子還很多。每頓飯剩下的菜,他規定不能倒掉,下頓再熱來給他吃。說來誰也難相信,我們這樣大的一個國家的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穿在裏頭的襯衣好多是打了補釘的。有些衣服、襪子實在不能再補了,我也不敢扔掉,因為他說不定到什麼時候記起了就要查問:我那一件什麼什麼樣的衣服,怎麼不見了?因此,每當處理破爛,隻得拿去給他過目。

到西南來之前,我不經他的同意,把他穿了十幾年的一雙爛皮鞋扔掉了。他念叨了好久:“那雙皮鞋很可惜,我穿著最合腳的……”

可是,他又非常大方。對服務員、來修房子的工人、探家歸來的戰士,乃至路上、車上隨便遇到的什麼人,他都很關心,愛問人家生活上有什麼困難,經常送錢給人家。經我的手送出的,我連回數都記不清了。

從朝鮮戰場回來,他就是用的一部舊式的汽車。後來,有關部門叫去換一輛最新式的,他拒絕了:“這輛還能用,換什麼?”我跟他講了從別人那裏聽來的新車的優點,他說:“世界上好東西多嗬,總不能見到什麼好就搞過來嘛。”他屋裏的家具,隻要他認為“挺好”,就別想給他換新的。有一次,我提出,窗簾布舊了,換一下吧!他說:“舊了?老百姓用這樣的布做衣服,還不知穿多少年哩!”

我後來也看出來了,他的“小氣”是對自己,對別人是大方的;或者說,他在動用人民一分一厘錢財時很吝嗇,而對人民分到他名下的一份,卻總是想多拿去一些用於人民。

我們不是帝王將相

彭總不喜歡人家招待他。遇到人家大擺宴席時,他先叫我們去算賬,用他自己的錢如數付清,並且要看收據,一碟一碗地查對。然後,再請主人和服務人員一同來吃,邊吃邊講道理,弄得主人家很難為情。所以,每到一地,我們總是趕忙打招呼,吃飯千萬不要超過我們的夥食標準。彭總常當著那些愛請客的人說:“什麼你請客?人民請客,國家請客!這種風氣要不得,慷公家之慨!”表麵上看,他有點不講“人情”,後來我想,他正是對人民情深,有時才會這樣聲色俱厲,叫人覺得鐵麵無情嗬!

彭總自己也從不給人家辦什麼招待。他家每年一次盛會,就是春節期間把我們工作人員和家屬都請來,擺上一大桌,他自己和浦安修同誌給大家敬酒,對辛苦了一年的同誌們表示感謝。除此而外,親友來了,有樂意留下吃飯的,大都是從食堂打來的普通飯菜。

在一個著名的風景區,彭總聽服務人員說,哪幾座小樓是專給中央來的首長準備的,哪一級住哪一層樓都有規定,有的樓一年到頭都空著。彭總聽了,半夜還在圍著那些空著的小樓轉圈。我催他去睡,他不理,自言自語地說:有些人硬要把我們往貴族老爺、帝王將相的位置上推,還怕人家不知道,在這兒修了當今帝王將相的庵堂廟宇咧!

臨離開那裏,彭總針對這件事,跟當地一位負責同誌說:你們也許是真心實意尊重我們,但我也要真心實意告訴你們,我們不是帝王將相!你們這樣搞,是在群眾麵前孤立我們嘛。人們看到這些長期關閉的房子,會怎麼想?不罵娘,起碼他會覺得我們這些人太特殊了吧!這樣搞,又有什麼必要?我們來了,住個普通招待所又有什麼不好?看看人民住的什麼?我們革命,不就是為了打倒壓在人民頭上的貴族老爺嗎?

胸中時刻裝著人民

饒子健

“胸中時刻裝著人民”,是彭雪楓同誌給我留下的第一個深刻印象,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必然會時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頭,設身處地地為人民分憂解愁。彭雪楓同誌就是這樣的一位典範。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軍宗旨的指引下,我軍無數革命先烈和英雄模範人物,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為人民服務的讚歌。新四軍第六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同誌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940年4月底,我帶領50個幹部從革命聖地延安來到豫皖蘇邊區抗日戰場。記得剛到新四軍第六支隊的那天晚上,司政機關就在新興集秦王廟一座茅草蓋的“禮堂”裏舉行了歡迎大會,彭雪楓同誌給我們講了話。他操著一口標準的河南口音,慷慨激昂地說:“同誌們,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生活,我們身上的重任不輕啊!我們正麵臨著抗日鬥爭的最困難時期,但這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隻要我們全體將士胸中時刻裝著人民,就一定能夠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這個時刻已經為期不遠啦!同誌們有沒有決心克服麵前的困難?”“有!”全場一齊回答。“好,我的話完啦!”台下爆發出一片熱烈的掌聲,雪楓同誌謙遜地向大家行禮致意。

“胸中時刻裝著人民”,是彭雪楓同誌給我留下的第一個深刻印象,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必然會時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頭,設身處地地為人民分憂解愁。彭雪楓同誌就是這樣的一位典範。一次,他感冒發燒了,燒得很厲害。炊事員給他送來一碗病號飯。說是病號飯,其實不過是普通的麵條而已。當他剛剛端起碗準備吃的時候,不知是誰無意中說了一句:“您可能患的是流行性感冒,前院那位老大娘也感冒發燒,躺在床上爬不起來……”話剛說到這裏,雪楓將飯碗一放,對炊事員說:“快,給大娘送去,這是命令!”小炊事員急得快要流淚了,說:“首長,這是特意為您做的呀!”雪楓同誌說什麼也不吃這碗麵。炊事員執拗不過,隻得服從了這一命令。雪楓看到炊事員把麵條端走,臉上露出了笑意,叫另一個同誌端來山芋幹,邊吃邊對周圍的同誌說:“別小看這山芋幹,就是它養活了豫皖蘇邊區的人民和我們部隊。以後戰爭結束,生活富裕了,也不能忘記它的功勞!”後來,那位老大娘知道麵條是彭司令省給她吃的,淚水撲啦撲啦地掉了下來。當時,邊區人民十分缺少畜力,耕地拉碾主要是靠人拉。雪楓同誌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經常把自己的馬借給群眾推磨拉碾。有的姑娘、媳婦不敢用,他還親自把馬套上牲口套。雪楓同誌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在邊區人民群眾中婦孺皆知眾口稱讚。

1943年夏天,連降暴雨,淮河水位急劇上漲,大柳巷堤很有決口的危險。如果決口,上萬畝田園將毀於一旦,千千萬萬無辜的同胞將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此情此景,使雪楓同誌憂心如焚。他率領部隊來到了大堤,動員大家說:“同誌們,我們打日本鬼子是為了保衛人民,防洪搶險同樣也是保衛人民。隻要我們在,就要保證大堤在!”當時,交織的雷聲、雨聲蓋不住雪楓同誌這氣吞山河的赤子之聲。在這個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的時刻,雪楓同誌堅定地守護在堤上,和大家一起擔土保堤。他的模範行動,穩定了大家的情緒。軍民一起添土固堤,終於使大堤化險為夷,使人民避免了一場巨大災難。人民感謝雪楓,把這個大堤命名為“雪楓堤”。據說,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彭雪楓同誌是一位屢建戰功的高級將領,但是他始終保持著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常說:“我們都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兵一卒,不論是司令,還是戰士,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沒有任何理由搞特殊。”一次,軍工被服廠在發放服裝之前,派了一個同誌專程來給司令部首長量體裁衣。這位同誌第一個找到雪楓,說明來意。雪楓說:“你們被服廠還能搞出些新花樣嗎?好哇,你們要量的話,我不反對,回去對你們領導講一下,先將每個戰士的身材都量一遍,然後再來給我量!”那位同誌連聲檢討說:“首長,我們錯了!”雪楓接著說:“我們和戰士應該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絕不存在個什麼你尊我賤。”許多幹部考慮到首長既要率兵作戰,又要運籌帷幄,經常熬夜,過分勞累,需要增加營養,多次建議司政機關首長另開小灶。這個建議後來被雪楓同誌知道了,他在一次幹部會上生氣地說:“希望同誌們以後不要再提開小灶的事了,那小灶的飯吃了不好消化呀,還是大鍋飯咽下去順當。戰士們吃大鍋飯能衝鋒,能打仗,我們吃大鍋飯能知道戰士的甘苦,能帶兵!”經他這麼一宣布,以後誰也不敢再提改灶的事了。

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為了人民的解放,彭雪楓同誌在戰場上英勇殺敵,血灑中原,千古流芳。當時豫皖蘇邊區的鬥爭形勢異常緊張,敵、偽、頑十分猖獗,經常四處騷擾,魚肉百姓。雪楓同誌懷著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和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帶領部隊打了很多漂亮仗,從日寇的鐵蹄下解放了大批群眾。1944年,日本侵略軍進犯中原,國民黨反動派湯恩伯的三十萬大軍不作任何抵抗,把豫中、豫西等地拱手送給了敵人,使人民群眾受盡了日本法西斯的踐踏和蹂躪。這年八月,雪楓同誌率兵重返津浦路西,一路揮戈西進,連戰皆捷,威喪敵膽!在攻打夏邑八裏莊李光的頑軍時,一顆罪惡的子彈打中了他的左心房,結束了他僅三十七歲的生命。追悼會上,千萬軍民泣不成聲,許多群眾邊哭邊呼喚著他的名字:“彭司令啊,你醒醒吧……”那哭聲撕肝裂膽,悲痛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