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楓同誌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重於泰山,無尚光榮。我們每一個革命同誌,都應該以彭雪楓同誌為榜樣,胸中時刻裝著人民,為人民的利益奮鬥終身。
管子·牧民
【春秋】管仲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一、四順
【原文】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為之優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故刑罰不足以臣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眾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右“四順”。
【譯文】
國家政治法令順應民心就能推行,忤逆民心必然廢弛。百姓害怕憂勞,君主應該讓他們感到安樂,百姓憎惡貧賤,君主應該使他們富貴起來;百姓擔心危禍,君主應該保全他們;百姓害怕滅亡,君主應該養育他們。能夠讓百姓安樂的人,百姓必然願為他憂勞;能夠讓百姓富貴的人,百姓必定願為他忍受貧賤;能夠保全百姓的人,百姓也願為他赴湯蹈火;能夠養育百姓的人,百姓也願為他鞠躬盡瘁,所以僅靠刑罰是不能讓百姓感到畏懼的,殺頭也不足以使他們完全服從。刑罰太濫而百姓並不畏懼,那麼國家法令就難以推行;殺人太多而民心不服,君主地位就會發生危險。所以,隻要順從了百姓上述四種欲望,那麼即使疏遠的人也會變得很親近;如果忤逆民意,即使是親信也會背叛他。懂得對百姓與之生全取其死難,這便是執政的法寶。
以上為“四順”的內容。
二、十一經
【原文】
錯國於不傾之地,積於不涸之倉,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流水之原,使民於不爭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覆。錯國於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於不涸之倉者,務五穀也;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於不爭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強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複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國安;務五穀,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罰,則民遠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強民以其所惡,則詐偽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
右“士經”。
【譯文】
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把糧食儲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裏;把財貨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裏;把政令下達在源暢流通的渠道;把人民使用在沒有爭執的崗位;向人們指明犯罪必死的道路;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不做不可能成功的事;不追求不應該得到的東西;不留在不可久戀之地;不要幹那些不可反複再三的事情。所謂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是指把政權交給有德行的人;把糧食儲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裏,是指大力發展糧食生產;把財貨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是指普通種植桑麻飼養六畜;把政今下達在源暢流通的渠道,就是要使國家政策順應民心;把人民使用在沒有爭執的崗位,就是要讓他們各盡其長;指明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要申嚴刑罰,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就是要做到獎賞信實;不做不可能成功的事,就是要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不追求不應該得到的東西,就是不強迫人民做他們不樂意的事,不留在不可久戀之地,就是不貪圖一時僥幸;不幹不可反複再三的事情,即不折磨欺騙人民。把政權授給有德行的人,國家就能安定;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全民生活就有了保障;普遍種植桑麻飼養六奮,百姓就可富裕起來;國家政令順應民心,君主威信就可遠播四方,人民各盡所能,社會用品就會齊備;申嚴刑罰,百姓就不生邪念;獎賞信實,百姓就不怕死難,量民力而行,那麼事無不成;不強迫人們幹他們不樂意的事,那麼欺詐虛偽的行為就不會產生;不貪圖一時僥幸,百姓就沒有怨恨;不欺騙人民,百姓就會親近君上。
以上是“十一經”的內容。
官為民役
【唐】柳宗元
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什一傭乎吏,使司平於我也。
一、送寧國範明府詩序
【原文】
近製,凡得仕於王者,歲登名於吏部,吏部則必參其等列,分而合之,率三十人以為曹,謂之甲。名書為三,其一藏之有司,其二藏之中書洎門下。每大選置大考績,必關決會驗而視其成。有不合者,下有司,罷去甚眾。由是吏得為奸以立威,賊知以弄權,詭竊竄易,而莫示其實。必求端愨而習於事、辯達而勤其務者,命之官而掌之。居三年,則又益其官而後去其職。
有範氏傳真者,始來京師,近臣多言其美。宰相聞之,用以為是職。在門下,甚獲休問。初命京兆武功尉。既有成績,複於有司,為宣州寧國令。人鹹曰:由邦畿而調者,命東西部尉以為美仕。範生曰:“不然。夫仕之為美,利乎人之謂也。與其給於供備,孰若安於化導。故求發吾所學者,施於物而已矣。夫為吏者,人役也。役於人而食其力,可無報耶?今吾將致其慈愛禮節,而去其欺偽淩暴,以惠斯人,而後有其祿,庶可平吾心而不愧於色。苟獲是焉,足矣。”季弟為殿中侍禦史,以是言也告於其僚,鹹悅而尚之。故為詩以重其去,而使餘為序。
【譯文】
現在的製度凡是有做官資格的人,每年把名字登記在吏部。吏部就一定根據登記人的年資、品級等條件,分別歸類,大致三十人為一批,叫做一甲。把名單寫成三份,一份由吏部辦事官吏保存,兩份分別由中書省和門下省保存。每逢大規模選拔官吏或考核現任官吏成績的時候,一定要通過三省共同核驗,考察被選人的成績。有考試不合格的,就由主管部門取消其候選資格。因此辦事的官吏乘機舞弊、作威作福,想出各種詭計來濫用權力,弄虛作假改動文字,而不把他們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一定要找正直而有經驗,能幹而又負責任的人,任命他做這項工作。任職三年後,再提升他的官位,免除他原來的職務。
有一位名叫範傳真的人,剛剛到都城的時候,皇帝的近臣都誇讚他的優點。宰相聽說後,任命他擔任這樣的官職。他在門下省工作時,獲得了很好的聲望。他調離門下省後的初次任命,是擔任京兆府武功縣的縣尉。在縣尉任上,他很有政績。他的政績上報給主管部門後,被派往宣州府寧國縣任縣令。人們都說,從京城附近調任的人,做長安、萬年兩縣縣尉是好差事。範生卻說:“不是的。做官所以說是好官,是說他能夠對百姓有利。與其滿足於財物供應充足,還不如安心於施行教化。因此,我希望發揮我所學到的東西,施行於事物罷了。所謂作官,就是要給百姓做仆役。給百姓做仆人,享受著他們的勞動果實,可以沒有報答嗎?現在我想要讓百姓慈愛而且懂得禮節,除去他們身上的欺詐、虛偽、侵淩、暴躁的陋習。這是給他們好處,然後我享有那些俸祿,差不多要這樣,才能夠使我的內心安寧,臉上沒有羞愧的顏色。隻要我能做到這樣,也就心滿意足了。”範傳真最小的弟弟正擔任殿中侍禦史,把這些話告訴了他的同僚。大家聽了都很高興,並且因此而推崇範傳真。因此,大家作詩來歡送他離開京師去寧國上任,讓我做了這篇序。
二、送薛存義之任序
【原文】
河東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於俎,崇酒於觴,追而送之江滸,飲食之。且告曰:“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十一傭乎吏,使司平於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於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於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以辭。
【譯文】
河東人薛存義將要啟程,我準備把肉放在俎上,把酒斟滿酒杯,追趕進而送到江邊,請他喝,請他吃,並且告訴說:“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們的職責嗎?他們是老百姓的仆役,並不是來役使老百姓的。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畝收入的十分一來雇傭官吏,是讓官吏公平地為自己辦事。現在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俸祿卻不認真給他們辦事,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哪裏隻是不認真?而且還有貪汙、敲詐等行徑。假若雇一個幹活的人在家裏,接受了你的報酬,不認真替你幹活,而且還盜竊你的財物,那麼必然很惱怒進而趕走、處罰他。現在的官吏大多是像這樣的,而百姓卻不敢肆無忌憚地把憤怒發泄出來並驅逐、處罰,為什麼呢?情勢不同啊。地位情況不同而道理一樣,對我們的老百姓該怎麼辦?有明於事理的人,能不惶恐並敬畏嗎?”
薛存義代理零陵縣令兩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還在考慮問題,辛勤用力而耗費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處理,繳納賦稅的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沒有內懷欺詐或外露憎惡的,他的行為的確沒有白拿俸祿了,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無誤。我低賤並且被貶謫,不能在官員的評議中參與什麼評議。因此,在他臨行的時候,贈給酒肉而再加上這些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