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編 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2 / 3)

目前我們的總任務,是準備大規模的抗日反漢奸的戰爭,而實現這個總任務的總策略是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我們詳細分析了目前世界與中國的形勢之後所得出來的結論。

我們每一個同誌就應該把這些詳細地研究清楚。但當我們研究清楚之後,如果形勢沒有重大的新的變動,我們就不要在一切文件上,在各種說話中,千遍重複地來分析世界與中國的形勢(現在是天天在一切事情上都分析形勢,但又很少有同誌真正來研究一次形勢),也不要拿著“準備抗戰”與“統一戰線”在口頭上當作“聖經”來念,而是要我們各地的同誌根據各地方、各工廠、各學校、各農村、各兵營的具體特殊環境,進行當時當地的準備抗戰與統一戰線的工作。總任務與總策略是一個,但一到實際工作上,各地方各部分就各有不同。我們的同誌就要善於細心地去分析各地方各部分的特殊環境與條件,去決定在這個工廠、這個農村,在今天可以做什麼?能夠做什麼?怎樣做法?這些做好了,明天又做什麼?我們的同誌如能這樣去做工作,就不會不實際。

有些農村的農民還不了解民族危機的嚴重,他們還斤斤於自己日常的經濟要求。如果我們的同誌忽視這個特殊情形,到這個農村去號召農民來舉行反日遊行與組織救國會,那就會成為空談。但在平津學生中這個號召就不是空談了。實際工作總是根據各地方的特殊情形來決定的。忽視與離開各地特殊情形,一切好的決議都要變成空談。但我們反對農村“特殊論”,因為“特殊論”認為農村根本不能有反日運動。

如果農民對於日常經濟要求有興趣,我們就領導經濟鬥爭,同時我們向農民解釋目前的民族危機,經過農民的經濟鬥爭,是可以引導農民走上民族鬥爭的。經濟鬥爭與民族鬥爭不會是矛盾的。

我們的同誌還要嚴重地注意工作從哪裏下手?從何處開始?這也是根據各工廠、學校或農村的特殊條件與同誌的能力來決定的。這裏可以從辦報紙開始,那裏可以從組織研究會下手;這裏是發動經濟鬥爭,那裏甚至隻能從找人談話、介紹書報開始。然而隻要我們能確實地走了第一步,我們就可能去走第二步;切實地抓住了第一個環子,就可以過渡到另一個環子。

各地方的領導幹部還要特別注意那些中心支部、中心的群眾團體和有能力、有信仰、有發展前途的個別同誌,給他們以更多的幫助和訓練,愛護與提拔他們,這樣才能依靠這些支部、這些團體、這些同誌使工作開展起來。

我還要求我們的同誌用一番功夫去研究黨的決議和文件,去把目前的形勢和黨的策略任務詳細研究清楚,這也是使我們的工作進入實際的第一步。我們並不需要盲目的信仰和盲目的服從,我們需要同誌們真切了解黨的策略任務,並會拿到各種不同的環境中去運用。我常奇怪,為什麼新的決議與策略到北方來毫沒有引起同誌的爭論與懷疑,但這不能證明在同誌中就沒有問題。實際上我看到滿紙擁護新策略並用新策略去罵別人的文章,卻對於新策略沒有任何真切的了解。

很明白,這些同誌是用官僚主義與空談的態度來對付黨的決議。我們不反對而且歡迎同誌們對於黨的文件和決議在某種程度上的爭論,及提出疑問,要求解釋等。對於實際工作的爭論更是容許的。隻要不把這種爭論又變成空談,對於黨的工作是有益處的。

為著要使我們的工作開展和進步,我們不能不反對空談。

然而我們又不要用空談來反對空談,用空談的八股文章來反對空談。而是要我們改變空談的工作作風與空洞的領導方式,要我們很實際地去了解問題,了解環境,很實際地去布置、計劃與指導工作。

論老實話

朱自清

毫無事實的空頭宣傳,不用說沒人信,有事實可也參點兒謊,就有信的人。因為有事實就有自信,有自信就能多多少少說出些真話,所以教人信。自然,事實越多越分明,信的人也就越多。但是有宣傳,也就有反宣傳,反宣傳意在打消宣傳。判斷當然還得憑事實。不過正反錯綜,一般人眼花繚亂,不勝其麻煩,就索性一句話抹殺,說一切宣傳都是謊!

美國前國務卿貝爾納斯退職後寫了一本書,題為《老實話》。這本書中國已經有了不止一個譯名,或作《美蘇外交秘錄》,或作《美蘇外交內幕》,或作《美蘇外交紀實》,“秘錄”“內幕”和“紀實”都是“老實話”的意譯。前不久筆者參加一個宴會,大家談起貝爾納斯的書,談起這個書名。一個美國客人笑著說,“貝爾納斯最不會說老實話!”大家也都一笑。貝爾納斯的這本書是否說的全是“老實話”,暫時不論,他自題為《老實話》,以及中國的種種譯名都含著“老實話”的意思,卻可見無論中外,大家都在要求著“老實話”。貝爾納斯自題這樣一個書名,想來是表示他在做國務卿辦外交的時候有許多話不便“老實說”,現在是自由了,無官一身輕了,不妨“老實說”了—原名直譯該是《老實說》,還不是《老實話》。但是他現在真能自由的“老實說”,真肯那麼的“老實說”嗎?—那位美國客人的話是有他的理由的。

無論中外,也無論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實話”,可見“老實話”是不容易聽到見到的。大家在知識上要求真實,他們要知道事實,尋求真理。但是抽象的真理,打破沙缸問到底,有的說可知,有的說不可知,至今紛無定論,具體的事實卻似乎或多或少總是可知的。況且照常識上看來,總是先有事後才有理,而在日常生活裏所要應付的也都是些事,理就包含在其中,在應付事的時候,理往往是不自覺的。因此強調就落到了事實上。常聽人說“我們要明白事實的真相”,既說“事實”,又說“真相”,疊床架屋,正是強調的表現。說出事實的真相,就是“實話”。買東西叫賣的人說“實價”,問口供叫犯人“從實招來”,都是要求“實話”。人與人如此,國與國也如此。有些時事評論家常說美蘇兩強若是能夠肯老實說出兩國的要求是些什麼東西,再來商量,世界的局麵也許能夠明朗化。可是又有些評論家認為兩強的話,特別是蘇聯方麵的,說的已經夠老實了,夠明朗化了。的確,自從去年維辛斯基在聯合國大會上指名提出了“戰爭販子”以後,美蘇兩強的話是越來越老實了,但是明朗化似乎還未見其然。

人們為什麼不能不肯說實話呢?歸根結底,關鍵是在利害的衝突上。自己說出實話,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虛實,容易製自己。就是不然,讓別人知道底細,也容易比自己搶先一著。在這個分配不公平的世界上,生活好像戰爭,往往是有你無我;因此各人都得藏著點兒自己,讓人莫名其妙。於是乎鉤心鬥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著。向來有句老話,“知人知麵不知心”,還有“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種處世的格言正是教人別說實話,少說實話,也正是暗示那利害的衝突。我有人無,我多人少,我強人弱,說實話恐怕人來占我的便宜,強的要越強,多的要越多,有的要越有。我無人有,我少人多,我弱人強,說實話也恐怕人欺我不中用;弱的想變強,少的想變多,無的想變有。人與人如此,國與國又何嚐不如此!

說到戰爭,還有句老實話,“兵不厭詐”!真的交兵“不厭詐”,鉤心鬥角,捉迷藏,耍花樣,也正是個“不厭詐”!“不厭詐”,就是越詐越好,從不說實話少說實話大大的跨進了一步;於是乎模糊事實,誇張事實,歪曲事實,甚至於捏造事實!於是乎種種謊話,應有盡有,你想我是騙子,我想你是騙子。這種情形,中外古今大同小異,因為分配老是不公平,利害也老在衝突著。這樣可也就更要求實話,老實話。老實話自然是有的,人們沒有相當限度的互信,社會就不成其為社會了。但是實話總還太少,謊話總還太多,社會的和諧恐怕還遠得很罷。不過謊話雖然多,全然出於捏造的卻也少,因為不容易使人信。麻煩的是謊話裏參實話,實話裏參謊話—巧妙可也在這兒。日常的話多多少少是兩參的,人們的互信就建立在這種兩參的話上,人們的猜疑可也發生在這兩參的話上。即如貝爾納斯自己標榜的“老實話”,他的同國的那位客人就懷疑他在用好名字騙人。我們這些常人誰能知道他的話老實或不老實到什麼程度呢?

人們在情感上要求真誠,要求真心真意,要求開誠相見或誠懇的態度。他們要聽“真話”,“真心話”,心坎兒上的,不是嘴邊兒上的話,這也可以說是“老實話”。但是“心口如一”向來是難得的,“口是心非”恐怕大家有時都不免,讀了奧尼爾的《奇異的插曲》就可恍然。“口蜜腹劍”卻真成了小人。真話不一定關於事實,主要的是態度。可是,如前麵引過的,“知人知麵不知心”,不看什麼人就掏出自己的心肝來,人家也許還嫌血腥氣呢!所以交淺不能言深,大家一見麵兒隻談天氣,就是這個道理。所謂“推心置腹”,所謂“肺腑之談”,總得是二三知己才成;若是泛泛之交,隻能敷敷衍衍,客客氣氣,說一些不相幹的門麵話。這可也未必就是假的,虛偽的。他至少眼中有你。有些人一見麵冷冰冰的,拉長了麵孔,愛理人不理人的,可以算是“真”透了頂,可是那份兒過了火的“真”,有幾個人受得住!本來彼此既不相知,或不深知,相幹的話也無從說起,說了反容易出岔兒,樂得遠遠兒的,淡淡兒的,慢慢兒的,不過就是彼此深知,像夫婦之間,也未必處處可以說真話。“人心不同,各如其麵”,一個人總有些不願意教別人知道的秘密,若是不顧忌著些個,怎樣親愛的也會碰釘子的。真話之難,就在這裏。

真話雖然不一定關於事實,但是謊話一定不會是真話。假話卻不一定就是謊話,有些甜言蜜語或客氣話,說得過火,我們就認為假話,其實說話的人也許倒並不缺少愛慕與尊敬。存心騙人,別有作用,所謂“口蜜腹劍”的,自然當作別論。真話又是認真的話,玩話不能當作真話。將玩話當真話,往往鬧別扭,即使在熟人甚至親人之間。所以幽默感是可貴的。真話未必是好聽的話,所謂“苦口良言”,“藥石之言”,“忠言”,“直言”,往往是逆耳的,一片好心往往倒得罪了人。可是人們又要求“直言”專製時代“直言極諫”是選用人才的一個科目,甚至現在算命看相的,也還在標榜“鐵嘴”,表示直說,說的是真話,老實話。但是這種“直言”“直說”大概是不至於刺耳至少也不至於太刺耳的。又是“直言”,又不太刺耳,豈不兩全其美嗎!不過刺耳也許還可忍耐,刺心卻最難寬恕;直說遭怨,直言遭忌,就為刺了別人的心—小之被人罵為“臭嘴”,大之可以殺身。所以不折不扣的“直言極諫”之臣,到底是寥寥可數的。直言刺耳,進而刺心,簡直等於相罵,自然會叫人生氣,甚至於翻臉。反過來,生了氣或翻了臉,罵起人來,衝口而出,自然也多直言,真話,老實話。

人與人是如此,國與國在這裏卻不一樣。國與國雖然也講友誼,和人與人的友誼卻不相當,親誼更簡直是沒有。這中間沒有愛,說不上“真心”,也說不上“真話”“真心話”。倒是不缺少客氣話,所謂外交辭令;那隻是禮尚往來,彼此表示尊敬而已。還有,就是條約的語言,以利害為主,有些是互惠,更多是偏惠,自然是弱小吃虧。這種條約倒是“實話”,所以有時得有秘密條款,有時更全然是密約。條約總說是雙方同意的,即使隻有一方是“欣然同意”。不經雙方同意而對一方有所直言,或彼此相對直言,那就往往是譴責,也就等於相罵。像去年聯合國大會以後的美蘇兩強,就是如此。話越說得老實,也就越尖銳化,當然,翻臉倒是還不至於的。這種老實話一方麵也是宣傳。照一般的意見,宣傳決不會是老實話。然而美蘇兩強互相譴責,其中的確有許多老實話,也的確有許多人信這一方或那一方,兩大陣營對壘的形勢因此也越見分明,世界也越見動蕩。這正可見出宣傳的力量。宣傳也有各等各樣。毫無事實的空頭宣傳,不用說沒人信,有事實可也參點兒謊,就有信的人。因為有事實就有自信,有自信就能多多少少說出些真話,所以教人信。自然,事實越多越分明,信的人也就越多。但是有宣傳,也就有反宣傳,反宣傳意在打消宣傳。判斷當然還得憑事實。不過正反錯綜,一般人眼花繚亂,不勝其麻煩,就索性一句話抹殺,說一切宣傳都是謊!可是宣傳果然都是謊,宣傳也就不會存在了,所以還當分別而論。即如貝爾納斯將他的書自題為《老實說》,或《老實話》,那位美國客人就懷疑他在自我宣傳;但是那本書總不能夠全是謊罷?一個人也決不能夠全靠撒謊而活下去,因為那麼著他就掉在虛無裏,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