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坑道戰中的“小太陽”(1 / 3)

一九五二年春節剛過,部隊又開到平康前線,開始執行艱巨的打坑道任務,和敵人展開了抗美援朝作戰史上最令世人矚目的坑道戰。

當時正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土質堅硬,作業工具、器材特別是炸藥不足,更缺乏技術指導和作業經驗。為了克服這些困難,部隊充分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工具不足,自設小鐵匠爐,搜集各種廢彈、彈片和廢鐵,製造工具;炸藥不足,專門成立技術小組,拆卸敵人投射的未曾爆炸的炸彈、炮彈,從中取出炸藥;作業技術缺乏,發動群眾及時總結、交流作業經驗等等,保證了工事構築的順利進行。

敵軍通過不斷的進攻,發現誌願軍部隊普遍構築了坑道工事以後,從一九五二年一月即開始有計劃地以重炮和重炸彈進行破壞,並頻繁地施放毒氣彈。我少數坑道由於厚度不夠或坑道口不夠隱蔽而遭致大麵積破壞,損失較為嚴重。三月三日至四月九日,一個多月的時間,敵機炸毀我軍前沿坑道四十二處,我傷亡二百三十六人;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九日,敵軍又向我第一線陣地施放毒氣三十二次,使我二百一十六人中毒。有些坑道因地質選擇不當,土質鬆軟,春季冰雪融化,出現坍塌現象,也造成了一些人員的傷亡。針對這些情況,誌願軍司令部及時發出指示,提出了坑道工事必須達到“七防”要求,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接著,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一日又召開了軍參謀長會議,總結了構築坑道工事的經驗,統一了對構築坑道工事的認識。會議明確指出構築坑道工事,不僅僅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為了更有效地打擊敵人。因此,坑道工事必須與各種野戰工事相結合,必須與防禦兵力相適應,必須有作戰和生活設施,以使之更符合戰術要求,成為能打(消滅敵人)、能防(保存自己)、能機動、能生活的完整體係。同時,會議還統一了坑道工事的規格標準,要求坑道一般厚度在三十米以上,坑道口厚度十至十五米,每條坑道要有兩個以上出口,坑道寬一點二米,高一點七米。會後,我軍坑道工事的構築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無論在技術要求上或戰術要求上都更加完善起來。一九五二年五月,我軍第一防禦地帶(第一梯隊師)坑道工事基本完成,與之相配係的塹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各種火器掩體等野戰工事亦同時完成。

這一天,到前沿友鄰陣地參觀的程連長回來了。他路過一排工地,鑽進來一看,大夥幹得熱火朝天,高興地喊道:

“怎麼樣?同誌們,進度多少?”

“嘿,別提啦,螞蟻啃骨頭,半天咬個眼兒。”小李說著,嗵!猛勁砸了一錘。原來一排的工程正遇上了攔路虎,被一片大石硼拉慢了進度。

“你這是小老虎啃骨頭,半天咬個眼兒。”程連長說著,走到小李跟前,奪過大錘,“來,讓我砸幾錘試試,比小老虎怎麼樣。”

“嗵嗵嗵……”他甩開膀子一口氣砸了五十多錘,砸得山搖地動,氣勢磅礴,石渣四濺,灰粉飛揚,把小李羨慕得直吐舌頭。

邱少雲怕連長幹猛了出問題,忙奪下大錘說:“兩個小老虎也比不了,‘老將出馬一個趕倆’嘛!也讓我來兩下。”說著也驚天動地地砸起來。

程連長看了一眼隧洞裏,小油燈、鬆明子一閃一閃,戰士們臉上黑乎乎畫滿了汗印子。有幾個還脫光了膀子,汗水在油黑發達的肌肉上閃閃發光。他喊到:“大家休息一會嘍。”說著,掏出一包紙煙,一邊分,一邊說:“都把手伸出來,看看繳獲了多少‘炮’?”

三班長聽到連長喊,放下錘頭走過來說:

“大概川虎繳獲最多。”

“不多不多,有也是小六零‘炮’。”小李說著,趕緊把手藏到背後。程連長抓了一把沒有抓住,動作慢的小黃卻被抓住了。程連長看了看,心痛地說:“啊喲,都成血泡啦。這怎麼能出工,快給找回去休息。”

三班長摸摸小黃的手,隻見手上並排兩個大血泡,跟紫葡萄一樣,激動地說:“比昨天又多了一個,叫他休息他就是不,攆也攆不回去。”

“我這幾個泡就要休息?看看俺組長,比我多多啦!”小黃有點委屈地辯解。“他手上的泡破了,還幫大家洗衣服,他怎麼不休息?”

邱少雲笑道:“我的手沒啥子,血泡早沒了,就是打不出進度來急死人。連長,你給介紹介紹前沿陣地打坑道的經驗吧。”

“對,連長,手上多幾個泡算什麼,你快傳授傳授兄弟連隊的掘進經驗嘛。”從連部剛下班來的小王也搶著說。

“怎麼,咱們小王的思想也通通的啦?不鼓著小嘴嘟念什麼:‘敵人的影子看不見,整天敲打石頭蛋’啦?”程連長幾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把小王的臉都笑紅了,嘟囔著說:“連長真是的,盡揭人家老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