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快操辦著幹吧!”
程連長說:“需要多少人?馬上撥給你!”
邱少雲想到打隧道掘進工程非常艱巨,他打算業餘時間搞,便笑道:“不用多少人,我跟川虎倆就行啦。”
於是,每天下工以後,兩個人不顧疲勞,吃過飯,就扛著鐵鍁不聲不響地走了。他們在駐地周圍的山溝裏轉悠著踏看好一處暖和的大地窩子,然後找來兩個大汽油桶,處理幹淨,就著溝崖壘起個大灶坑,砍來幹柴就燒起水來。從這天開始,陣地澡塘子就這麼開業了。
消息一傳開,真把戰士們樂壞了,紛紛跑來“光顧”。李川虎還別出心裁,在地窩門口掛了塊木牌牌,上邊寫著:“戰地盆塘,衛生清潔”八個大字。
程連長幫他們挑來幾擔水,看到木牌牌,點打著李川虎的鼻子尖兒:“好呀,小老虎兒,牌子可掛出去‘開業大吉’啦。要是盆塘有一天幹了,小心拔你的老虎須兒。”
李川虎理解連長的心意,故意吧嗒著嘴兒,眨眨眼睜快活地說:
“放心吧連長,不是吹的,我們這盆塘,是‘熱水源源賽溫泉,一年四季流不斷’哪!”他的話,引來戰士們一片熱烈的掌聲。
洗澡問題解決了,可是油煙嗆人危害健康的問題怎麼辦呢?針對這個問題,邱少雲又動開了腦筋。他想:要是能用別的東西代替油燈、鬆明子就好了。電?這在和平環境下,滿山拉上電燈,就跟祖國的城市一樣,那該多麼好啊!可是現在沒有這個條件。用太陽光?可惜它隻能直著射不能彎著走,照不進洞裏去。鬆明子油煙最大,不用又不行,在沒有別的代替它照明的情況下不得不用它。因為從國內運一桶汽油,不僅要冒著敵人狂轟濫炸,穿過多少敵人的火力封鎖線,而且汽油是前線的緊缺物資,能用鬆明子照亮,這是同誌們為了節省才想出來的好辦法。
邱少雲被這個問題困擾著。尋找一種最佳的辦法,對他來說,幾乎成了一件放不下的心事。
這天,他推著小車往洞外運石渣。剛出洞口,迎麵一塊青石板,散射著耀眼的亮光。他心裏一動:咦,石頭怎麼會發光?抬頭看看,這縷反光原來是強烈的陽光照在青石板上形成反光,照到了洞裏。這片小小的閃光一下子使邱少雲茅塞頓開。他把頭一拍,心想,拿塊鏡子來,用鏡子反光一定會代替許多油燈和鬆明子,油燈、鬆明子一少,油煙自然地就減少了。隻是在前線,從哪兒找這麼多鏡子?
他越琢磨越感到這辦法能行,信心也就越強,既然有了這麼好的主意,當然不能叫幾片小鏡子給難住了。他又在尋找鏡子這上頭打開主意了。
過了幾天,他抱著一大包破鏡片興衝衝地跑回班裏。原來他一有工夫就到附近幾個廢墟上扒,他想到朝鮮老鄉家裏一定會有鏡子埋在宅基裏。可是他一連扒了好些個宅基毫無收獲。但經過幾天的尋找,終於在原先開過理發館的一個宅基上扒出許多塊不太完整的鏡片。
他像捧寶貝似的抱回這些難得的鏡片,向班長報告。三班長感動得連聲稱讚:“嗨呀,你怎麼不早說一聲,大夥幫你找呀。”邱少雲說:“打坑道任務那麼緊,大夥幹一天很累。再說,這不過是種設想,萬一不成呢?白驚動那麼多人,影響休息就不好啦。”
邱少雲帶幾個人,把鏡片按照可以反射到的角度,來回試驗,終於找到了鏡片的最佳角度。第二天天一亮,太陽透過樹梢,斜射進了他們的坑道裏。在漆黑的地道裏,頃刻問好像掛上了一溜小燈泡。小王興衝衝地比劃著說:“這叫光線折射原理,把這光學原理用到咱們地道裏,太有意思啦。”
李川虎望著這有點奇妙的景象,一時詩興大發。他掏出小竹板興致勃勃地打著,順口編起來:
小太陽,真好看,
不用油,不用電,
光芒來自小鏡片,
照得戰士喜開顏。
喜開顏,幹勁添,
陣地修得牢又堅。
槍口對準狗強盜,
機槍一掃一大片。
……
從此,一排地道裏的“小太陽”出了名,團裏還在一排召開了現場會,進行推廣。八十七團的坑道成了當時前線坑道中的一個奇跡。
這件事後來還被許多記者寫成花絮,被國內許多家傳媒廣為傳播。那會兒人們對這個叫邱少雲的四川人的印象還僅限於此。但一年後,人們再讀到這個名字時,卻已是另外一番情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