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又說:同學們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要學習吃苦,幹任何一件事光有知識還不夠,還要加上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農村人的生活條件很差,但我們學會了堅強和忍耐,我們幹繁重的體力活的同時又使我們的身體強壯。所以,未來中國就需要像咱們這樣的人。
又有人往碗裏放錢了,乞者自言自語:花子坐的這個地方還真是個風水寶地。想起花子說能聽見扔錢時發出的聲音,乞者嗬嗬一笑,心想,那何嚐不是一種境界,一種屬於叫花子的境界,雖然比不上古人看鬆聽風,比不上林黛玉喜歡的“留得殘荷聽雨聲”,畢竟叫花子聽錢的聲音既叫人心動,又實惠。這何嚐不是一種享受呢,雖然是很小很小甚至小得可憐,但作為一個叫花子這就足夠了。乞者也把身子轉了過去,也想學一學花子。
除了喧囂嘈雜,什麼也聽不見,他覺得是自己心還不靜,工夫還不深,其實他根本就沒有工夫。他並不灰心;反正沒事幹,就這麼試著聽吧。那一聲怪笑又從頭頂掠過,乞者猛抬頭尋找,還是啥也沒有,隻是抬頭過猛扭了頸椎,他左右來回轉著頭活動頸椎。突然,他發現有什麼東西在眼前一晃,他仔仔細細慢慢地找……終於在天橋的柱子上發現了一麵小鏡子,從他剛才坐的位置看去,他的碗正好映在鏡子裏。噢!他恍然大悟,難怪花子能一次都不錯地說對扔進缸子裏的錢,原來秘密都在這鏡子裏。
乞者一邊笑一邊起身過去看那麵鏡子。鏡子用透明膠帶粘在柱子上,離地半米高,距他坐的地方不到3米遠。乞者想把鏡子取下來,剛要動手,又一想:還是讓它留著吧,至少花子用他的小聰明把我蒙了一回,當時我是心服口服的。
乞者又回到原地,再次從鏡子裏看了看他的碗。他回過身來,把碗端起,把幾毛錢倒在地上,細細看著碗,從打買了這隻碗還沒仔細看過,他把碗翻過來看碗底,想從碗底的字上了解是什麼年代的。
乞者看碗的動作被兩個過路的陌生人發現,倆人湊過來蹲在乞者跟前瞅著乞者手裏的碗比畫著。又有兩三個好奇的人也過來圍觀,結果兩兩圍了好多人,把天橋的梯道口圍了個水泄不通。
“多少錢?”終人有人開口問。
“是哪個朝代的?有人接著問。
“好橡是清朝乾隆年間的”有人回答。
“不是,是康熙年間的。”有人爭辯。於是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最後傳得沸沸揚揚,神乎其神,以至第二天的《G城早報》上說,昨天在西十路的天橋上發現一隻價值連城的寶碗,據說持寶人是花了50萬元購得的。
看了報道,乞者笑得牙都快要掉了。他心情非常愉快,想不到當一回叫花子還會有如此意想不到的樂趣。
他想,如果照此炒作下去,說不定會鬧出天大的笑話或者惹出天大的麻煩。他覺得好玩,有點像演戲,而且他在這出戲裏扮演著主要角色,那就索性演下去,演成連續劇。他拿上碗又去了天橋,在天橋上來回走動,故意炫耀著手裏的老碗,惹得過往的行人紛紛駐足觀看。結果第二天的《G城早報》上說,自從本報報道了寶碗的消息後,馬上就有人拿著贗品冒充寶碗,在西十字路的天橋上招搖撞騙,望廣大市民提高警惕,萬勿上當受騙。
乞者看過後,笑得前仰後合、直不起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