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自卑,把自己放在劣勢的位置(2 / 2)

我們說,即使一個人在器官上沒有缺陷,甚至再事業上也比較成功,但大多數人仍會感到這樣或那樣不如別人。但這種自卑並不一定是壞事,往往這種自卑感,會促使你要優於他人,追趕他人,這也是阿德勒所說的“補償作用”,它決定了人們今後的行為趨向。換一個角度講,如果人人都有自卑心理,那麼你的自卑隻是和別人的程度不同而已,也許你的“弱勢”在別人眼裏並不算什麼,那你自己何必把它無限放大呢?

所以,在某些時候的某些方麵有不如意的感覺,出現自卑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為恥而自暴自棄,更犯不著用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去掩飾,那隻是自欺欺人。

建議二:通過全麵、辯證地看待自身情況和外部評價,認識到人不是神,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會全知全能這樣一種現實。

人的價值追求,主要體現在通過自身智力,努力達到力所能及的目標,而不是片麵地追求完美無缺。對自己的弱項或遇到的挫折持理智的態度,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將其視為天塌地陷的事情,而是以積極的方式麵對現實,這樣便會有效地消除自卑。

建議三: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也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活動中。

可通過致力於書法、繪畫、寫作、製作、收藏等活動,從而淡化和縮小弱項在心理上的自卑陰影,緩解心理的壓力和緊張。

建議四:做一些容易的事情感受成功的體驗。

先尋找某件比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後便會收獲一份喜悅,然後再找另一個目標。在一個時期內盡量避免承受失敗的挫折,以後隨著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較難、意義較大的目標努力,通過不斷取得成功使自信心得以恢複和鞏固。一個人自信心的喪失往往是在持續失敗的挫折下產生的,自信心的恢複和自卑感的消除是從一連串小小的成功開始,每一次成功都是對自信心的強化。自信恢複一分,自卑的消極體驗就將減少一分。

建議五:自己瞧得起自己。

世界上本沒有鬼,鬼是自己拿來嚇唬自己的。

別人的看法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現在是否還覺得不如別人。

我們再以阿德勒作為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阿德勒小的時候,由於患有駝背,行動不便,看到哥哥健康活潑,使他自慚形穢,童年生活讓他感到自卑、不幸。成年後,經過努力研究,他認為:“由於身體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卑,不僅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另一方麵,它還能使人發奮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後來阿德勒在這方麵的學說使他名聲大噪,最終確立了他的“個人心理學”。

曆史上許多傑才、偉人都曾與命運抗爭過,最終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建議六:在進取中彌補自身的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極暗示,從而愈發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如果能正確對待自身缺點,把壓力變動力,奮發向上,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從而增強自信,擺脫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