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點評】
如果說企業的本質是執行,那麼生意的本質就是周轉。事實上執行和周轉都是一種技巧,是技巧就有千變萬化。那麼,想辦法用更好的技巧讓它們轉得更快吧。美國的傑克·韋爾奇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國偏遠鄉鎮上賣瓜果的小攤小販也在為這個問題犯難。從這個角度而言,韋爾奇和小攤小販們的生意本質相同,他們有著同樣的商業才智,也麵對著同樣亙古不變的商業難題。
建議一:研究財富變化的規律。
明白了財富之因為變化所以有價值的基本道理後,所要做的就是研究其變化規律。掌握其韻律節奏,這對於如何獲取財富、避免其流失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好比農夫耕種,必須知曉節氣規律、作物習性,方能應時而作,旱澇保收。
我們生活在時空構成的宇宙之中,任何事都牽扯到時空關係,科研工作者要懂得這一點,社會弄潮兒更要明確這一點。市場上各個角落都彌漫著“看不見的手”,擺布著我們的行動。這隻手的名字就叫做:價值規律。它以正弦函數的形態,周而複始地演繹繁榮和蕭條,就像有魔法一樣指揮著各種資源有條不紊地流動穿梭,而市場的每一分子都得益於此,或多或少都能分到一杯羹。
建議二:不要將“計劃”停留在計劃階段。
做任何事情,沒有計劃不行。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兩種人,一種人是整天忙忙碌碌,一天到晚“滿頭汗”的做事,他們忙的沒時間洗臉,沒時間把頭發梳理整齊,衣服穿的亂七八糟,吃飯也沒時間,也沒時間倍伴孩子和妻子,日子也過的緊巴巴的。
另一種人也是忙碌,但辦事很有章法,有節奏。你能看到他衣著整齊幹淨,有一些時間喝茶,陪孩子玩遊戲,但日子過的很富足。
二者的區別就是在於做事之前有沒有很好的計劃。
做計劃的要點是從現實出發,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包括技能、人脈關係、知識、經驗、資金等。
舉例說:你看到有人新開一家炸雞店,在沒有好好計劃之前,你也急急忙忙上炸雞店,從租房、裝修、請人等,你花了很多錢,但半年後,滿城都是炸雞店,沒辦法隻好關門。忙了多半年,貼了一筆錢。這就是沒有策劃和計劃。
在製訂計劃時要有一套整體方案。在你人生的發展中,也應該象國家發展一樣,製訂一個五年發展規劃,或是三年發展規劃。在規劃中把五年的最終大目標製訂出來,然後再把每年的小目標製訂出來,按照你的規劃的大目標和小目標來行動,眼睛始終盯著你的大目標而不要往兩邊看。
凡事要有計劃,這些計劃要寫在紙上,不要隻是在腦子裏想。要從現實出發,利用現有的資源,技能來策劃和計劃每件事。
但是,光有計劃還不夠,如果將“計劃”停留在計劃階段,而不按計劃實施,即使有好的計劃,也跟沒有計劃一樣。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著文指出:“一個人不是因為習慣而是因優柔寡斷以致不能行動,是最糟糕不過了。”因此不要做個隻止於打算的人,你要全心全意去實踐你的主意。全力以赴,你就會看到一切事情都會進行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