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葉劍英入黨
葉劍英同誌早年是粵軍的後起之秀,1924年被委任為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在工作中,他通過和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等人接觸,對共產主義運動加深了了解,在思想上有了重大轉變,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但是,在黨組織會議上進行研究時,有的同誌提出,葉劍英是國民黨高級軍官,政治上是否靠得住,要經過長期考驗才行。葉劍英的入黨申請,在討論中沒有通過。葉劍英對黨組織的意見表示理解,此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站穩革命立場,一如既往地支持共產黨的事業。1927年,蔣介石在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葉劍英向全國發表了嚴正的“反蔣通電”,痛斥蔣介石的罪行,公開表示與蔣介石徹底決裂。然後,他來到了當時的革命中心武漢,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第四軍參謀長。7月,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葉劍英在黨的危急時刻,仍然多次向他們表示了跟隨共產黨革命的願望,在周恩來的關懷下,葉劍英終於加入共產黨。入黨後,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保護了參加南昌起義的葉挺、賀龍的部隊。12月,他和張太雷等人領導了廣州起義,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和新中國的開國元勳。
“政治上靠得住”是對領幹部政治素質的最基本要求。這裏所說的“政治”,既包括在思想上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也包括在行動上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還包括在麵對各種挑戰和考驗時,能夠具有見微知著的政治鑒別力,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不斷提高工作的預見性和科學性。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思潮、理論陸續傳入,各種各樣的誘惑也會不斷向領導者襲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是在極其複雜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中進行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級領導者一定要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關頭和各種風浪中經得起考驗。
從近年來的一些腐敗案件中看,缺乏政治素質,在政治立場、政治信念上迷失方向,終於走向腐化墮落,幾乎是貪官們的共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