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觀是事業觀和政績觀的基礎,離開了正確的工作觀,事業、政績就流於空談。工作觀的核心,在於明了“何為工作,如何工作”。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工作觀,就是要堅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弘揚求真務實精神,以為民的工作態度、親民的工作作風、靠民的工作方法,在為群眾謀利益中體現黨的先進性。在工作中,要勤勉幹事,把勤奮的精神、實幹的勁頭、開拓的勇氣、自省的作風、有為的追求貫穿和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讓群眾滿意。要具有高度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把謀事幹事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多為國家創業、多為人民幹事、多為社會貢獻。要讓勤勉幹事成為主流,把樹立正確的事業觀當做一種追求,確立一種敢幹事的用人導向,形成幹事業的良好氛圍和用人機製。
政績觀是事業觀和工作觀的保障,決定著事業和工作的興衰成敗。政績觀的核心,在於明了“何為政績,政績何用”。政績是領導者為政的成績、幹事的業績,政績的取得必須通過實幹。鄧小平同誌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因此,領導者的政績內容必須實在,華而不實就不是政績,而是讓人民不滿意的“政疾”。領導者必須搞清楚什麼是真正對黨和人民有益的實事,什麼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在工作中,有人以為經濟搞上去了就是最大的政績,覺得生態、資源、環境等都無足輕重;有人覺得隻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績才能增光添彩,於是大搞“麵子工程”、“政績工程”;還有的人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對政績的“包裝”上,想方設法“吹”政績。事實證明,這些所謂政績,不僅科學發展無從談起,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更有甚者,會勞民傷財乃至貽害子孫!因此,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就是要大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促進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和諧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
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目前,領導者科學的事業觀、工作觀和政績觀,處於理念向現實轉換的中間環節,必須緊緊抓住這個環節,才能切實按照科學發展的理念製定和實施各項政策、機製、舉措,將科學發展觀轉化為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