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調適自己的心理(1 / 2)

心理,是指人的頭腦對客觀現實的感覺、知覺、思維、情緒,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的內心活動。心理素質是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的基本要素。心理學認為,心理素質是指個性心理品質在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的綜合表現。現代教育學和管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核心,它綜合體現在一個人的性格品質、心理能力、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狀況及心因性水平或質量上,其包含的各個方麵分別構成了其他素質發展的基礎。

領導者的心理素質,即是領導者的心理品質,指一個領導者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個性方麵表現出來的持久而穩定的心理特點。領導者肩負改革、發展、穩定等執政重任,從一定意義上說,領導者心理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他能力水平的發揮,直接影響他所在地區所在單位事業的發展。因此,領導者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小資料

人格成熟的基準

美國心理學家,有“人格研究界第一人”之稱的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1897-1967),在他的《人格形態與成長》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要素,作為“人格成熟的基準”。

1.自我意識(自我感覺)的擴大:人在嬰兒時期,隻知道愛自己;不久,擴大到母親、朋友身上;成人以後,對於自己的物品,有“這是我的東西”的意識;如果能擴及職業、家庭,甚至擴大到所屬的集團、地域社會、國家的話,便可視為成熟人格的表征之一。

2.和他人的密切聯係:由於自我意識的擴大,對於周圍的人,能建立親密感及認同感。不隨便在背後說人壞話、挑人毛病、發牢騷、嫉妒、諷刺等,尊重對方、寬容對方、不排斥對方,懂得包容對方的缺點。

3.情緒的安定(自我包容):把自己的憤怒、恐懼、激情、衝動,都當作是一種“自我情緒”來處理。不盲目地壓抑,也不鑽牛角尖,以盡量不和周圍環境起衝突的方式來處理。碰到挫折、欲求不滿時具有相當的耐力,不會亂發脾氣、牢騷,也不會隨便責怪他人、自憐自艾。時時反省自己、等待時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會被憂鬱等負麵情緒影響,即使遭遇危險,也不會慌慌張張、不安畏怯,對別人的情緒表現也不會感到有威脅感。

4.具備對現實的知覺、技能:能夠正確的認知現實,而且具備解決問題的技能。投入自己工作的能力,也和正確的認知、技能一樣重要。

5.自視客觀(洞察和幽默):以自我為對象,客觀地視察,也就是說要真正地洞察自己、了解自己。除了洞察自己之外,還要有幽默的感覺。真正的幽默,是保持某種距離凝視自己,認知理想的自己和實際上自己的對照,並感到的“滑稽”。能夠客觀地凝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以幽默的態度麵對生命中的起起落落,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現。

6.統一的人生哲學:把自己的人生當作有意義的東西,具有統一人生各種活動的人生哲學。這裏所說的哲學,是個人的生活信條、生活目標的意思。即把什麼當作人生最高的價值,應該以哪種方式生活,都訂定了方針。說是具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觀也行。

作為一個領導者,應具備以下幾種心理素質:

心胸寬廣。心胸寬廣是一個領導者的基本心理素質。領導者心胸寬廣,一是要能容人,特別是能容有反對意見的人,能容有性格差異、能力差異和年齡差異的人,能尊重別人的人格和勞動成果,始終做到虛懷若穀。二是要能容事。對大事能胸有成竹,運籌帷幄;對小事能體察入微,了如指掌;對煩事不斤斤計較,能一笑置之。

心跡透明。領導者要勇於表明心跡,坦誠地向領導、同事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的思想和職責,使命和方向,坦誠地說出來,敢於把自己的缺點毫無保留地袒露出來,給人留下一個可信的形象。要善於表明心跡,通過合適的形式和方法,使領導、同事從日常的語言、行為中了解自己,從而達到心領神會,心心相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