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個人與一句話(2 / 2)

以往曆次運動對反對意見的排斥和打擊,養成一些人把“一致擁護”當做一種主張正確與否的標誌,似乎一有不同意見就有礙於主張的正確,甚至有損於提出此主張者的形象或威望。因此,即便實際上存在不同意見,也要維持表麵上的完全一致,於是便有意無意忽視或壓製不同的意見。久而久之,即便有不同意見也沒有人願意說了。敢於說並敢於堅持的,真是鳳毛麟角。

現在講和諧。所謂“諧”,《說文解字》曰“從言,皆聲”。且來做一回拆字先生:既然“從言”,自然同說話有關係。“皆”是聲部,但本作“俱”解,也就是一齊、一同的意思。大家一齊講話。為什麼就“諧”呢?因為這樣才能溝通。有溝通,才能互通款曲,才能相互理解,才能融洽無間。如果不是讓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如果不能集思廣益,各種事情能辦好嗎?若是進一步隻許一些人說話、不許另一些人說話,或者隻許說擁護的話、不許說反對的話。凡擁護者皆引為同誌,凡反對者皆視為寇仇,求其和諧隻怕是難矣哉了。基礎教育的問題源出多般,重點校的成敗隻是其中一個不算太大的問題。但當時如果多聽聽如屈正中這樣一些意見,或者至少允許在辦學方式上有多種實踐,或許事情會做得更周到,效果也會更好的吧。

因為他的那句話,我一直記得了他的名字,盡管在他的家鄉知道這位前教育局長的人恐怕不多了。

作者簡介

陳四益,上海人。1962年畢業於複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曆任複旦大學中文係助教,中國人民解放軍2348工程指揮部政治部幹事,新華社湖南分社記者、政文組組長,新華社《了望》周刊編輯、文化編輯室主任及總編室主任、編委、副總編輯。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當代雜文選粹·東耳之卷》、《現代雜文鑒賞》、《繪圖新百喻》

(丁聰插圖)、《瞎操心》(丁聰插圖)、《繪圖雙百喻》(丁聰插圖)、《亂翻書》(黃永厚圖)。

【心香一瓣】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時候,他人無意間的一句話,就像一粒降落到我們心田的種子一樣,悄悄地生根、發芽,甚至成長為影響我們一生的參天大樹。

能否捕捉並踐行這樣的一句話,靠的就是我們的用心。要用心,首先就要敞開胸懷、海納百川,善於聽取不同的聲音。生活中,很多人為避免對自己不利的聲音,就動用“權力”扼殺他人說話的權利與自由,比如近年頻繁發生的官員跨省追捕記者事件,反映的正是輿論監督遭扼殺的不良風氣。

不管怎樣,曆史終究會證明拋棄這樣的一句話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