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件事,也是記憶中難忘的。那是一個黃昏時分,小鎮公路上來了一輛馬車,真正是馬拉的車。當地沒有馬,那肯定是過路的。他停在路旁,做晚飯吃。先到河裏取水,再點起爐子,下麵條,然後就削一根絲瓜,拌點肉。煮好了,就著鍋吃。他徑自吃著,並不看我們,雖說我們好些人都圍在旁邊。他吃完了,就在路邊坐著。我們正嘀咕著他是不是要留下來過夜,他卻趕起馬車走了。而今想來,大概是一個駕車旅行的人。這樣的人也許是會點功夫的,要不然,遇到意外怎麼辦。當時我們這些從村莊小路上走出來的孩子,就站在鄉鎮的公路邊目送著那個旅行者遠去。路連著遠方,遠方很遠很遠。
(原載於《閩西日報o生活專刊》2011年8月26日)
冬天的樹
樹上的葉子紛紛揚揚地落下來,真個是空林黃葉已無多。但不是所有的樹,都落盡了葉子。冬天的樹,有還綠著的。那綠顯出一種淡漠,好似是沉澱下來了,為的是度過寒冬。此時的綠,不再張揚,而是內斂。但在綠色的背景上,落葉的樹卻很突出。其實樹上的葉子不是一下子落盡的,也有一個先後的過程,這表明樹在很自覺地減去負荷。直當落盡了葉子,枝條欠伸著反彈回去,另有一種舒暢。對於挺過一季寒冬,也是一種相宜的姿勢。
鳥兒似乎也很喜歡那些光溜的枝丫。它們在樹枝間穿梭來往,想必更為輕鬆自如。鳥總是比人早起,人還在睡夢中,鳥就起來巡遊了。先是喧鬧一陣,好似醞釀情緒一般,繼而就三五成群地飛開去。有趣的是,那些鳥一會兒停在光溜的樹枝上,一會兒又鑽進綠葉叢中,好似各有意趣。鳥是不肯停歇的,不用多久,又會從綠葉叢中竄出來。但不是徑直飛向光溜的枝丫,卻朝天上飛,待繞上一個圈子後,再揀一枝停留。鳥停歇那會,還可看到樹枝也微微地晃著。樹,不管是綠著的,還是落盡了葉子,都已進入一種淡定。就好似動物的冬眠一樣,植物也在冬眠。鳥兒無休止地飛來飛去,是要把那些樹搖醒吧。
樹由幹而枝,是越來越細;至於葉子,更是碎片。沒人知道,樹上有多少葉子,就是那些細小的枝條,也數不勝數。冬天的樹落去葉子,可以節省養分。其實不隻是落盡葉子,還會折下一些枝條來。為整體著想,就不惜犧牲一些局部了。如果天一直冷著,樹上那些枝條還會漸漸地收縮起來。收攏的枝條似乎包藏著一個夢,在夢中期待著,期待著有和暖的風吹來。那會兒枝條就不用再瑟瑟地顫著,而是仍可舒展開來,並脹起許許多多的骨朵兒。
至於綠著的樹,待得蘇醒過來,會覺得這一身冬裝太沉了,於是便隨風抖落。同時,簇生的新葉則顯得迫不及待。葉兒得趕緊站穩枝頭,以便迎著春風笑語喧嘩。
(原載於《閩西日報》2011年3月22日)
仙人嶂記
仙人嶂,在長汀濯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仙人嶂正是這樣,矗然聳立。看那山上,貼地的多有苔蘚蕨類,其上則灌木叢生,長到高處的才是綠樹。上下之間,還有藤蘿纏繞,這便把山體嚴實地包裹起來。至於不時傳來的蟬鳴鳥語,更顯得山林的幽靜。沿著山徑,由下而上,有濃蔭蔽日,並不覺得炎熱。到得山頂,眼見相連的山頭都較低矮,宛如拱揖或朝拜。那層巒疊嶂,由近及遠,一層層地推開去,其起伏的曲線又如波浪一般。遠處的山環繞著,四麵看去,真是蔚然壯觀。開闊的視野,讓人感覺很是爽朗。至於滿眼的蒼綠,感覺得連呼吸都是綠色的。山間早晚有霧,霧濃時,遠處的山峰浮於霧海中,隻隱約地露出山頂,宛如仙境一般。霧不那麼濃,則在山與山之間浮遊,予人以縹緲之感。此山命名為仙人嶂,就景觀上看,是自有由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