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起來得這麼早--
甚至月亮
還在牆邊留有長枝的疏影
甚至繁星
還閃爍在高闊的夜空
躺在月光下的
中國的小城啊
你寧靜而美
顯得多麼可愛……
沒有獨輪車
沒有驢子
背起了包袱
唱起了《祖國進行曲》
直到我們渡過了河
在那以叢密的喬木排成的林子裏
才聽見驚醒的鳥群
拍擊翅膀的最初的鳴叫……
小城,不管沐著月光還是迎著朝陽,都為了出發,即投身於時代的改革浪潮中。而將個體的生命融入時代的潮流,無疑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汀水穿城而過,又一分為二,恰如李白詩中所說的“二水中分白鷺洲”。盡管分出的小洲也蓋滿了屋舍,但那形狀仍如一條船,一條準備在母親河上起航的船。這個比方的象征內涵是無盡的,表明於不同的時段中都在作起航的準備,繼而揚帆前進,去開拓新的天地。
(原載於《閩西日報》2010年3月30日)
名人與汀州
從古到今,有不少名人來過汀州,且留下許多吟詠,於此也可見一方水土的人文特色。先說唐代的張九齡,其《題謝公樓》詩:“謝公樓上好醇酒,二百青蚨買一鬥。紅泥乍擘綠蟻浮,玉盎才傾黃蜜剖。”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為開元年間的大學士及名相。至於詩中寫到的醇酒,那就是客家人自釀的米酒。酒香之醇厚,可謂曆史悠久。詩中用了綠蟻及黃蜜的比方,從而表達出對醇酒的激賞之情。
宋代的陳軒在《汀州詩》中寫道:“居人不記甌越事,遺跡空傳福撫生。地有銅鹽家自給,歲無兵盜戍長閑。一川遠彙三溪水,千嶂深圍四麵城。花繼臘梅長不歇,鳥啼春穀半無名。”詩中寫到州治的來曆,地方的物產及風光。尤其是“一川遠彙三溪水,千嶂深圍四麵城”,狀山川形勝,形容恰當,常被後人引用。陳軒是個好官,即昔日的名宦。黃庭堅有詩讚曰:“平生所聞陳汀州,蝗不入境年屢豐。”可見頗有治績,而從其所寫的詩中即可讀出一派平和。朱熹也來過汀州,《汀州府誌》中記載:“朱熹,字元晦,建寧人,嚐卜居往來過汀,邑人楊方親受業其門。”則理學一派,即傳入汀州。至今城中仍有朱子祠,用以紀念。文天祥號文山,是江西吉水人。“宋端宗時,開府南劍,募兵至汀,駐節數月,汀人祠祀之”。其《赴汀州道中詩》:“雷霆驅精銳,斧鉞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慘淡飛雲汀。”詩中所寫,正與戰事有關。又有《莘氏夫人廟留題》:“百萬貔貅掃慧芒,家山萬裏受封疆。男兒不展撐天手,慚愧明溪聖七娘。”詩中寫到的莘七娘為五代時人,從夫征討。文天祥在詩中表達了對她的敬仰,也寫出了抗元的決心。
明清之際,吟詠較多,這裏略為列舉。比如王守仁的《龍潭夜坐》:“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草露不辭芒屨濕,鬆風偏與葛衣輕。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王守仁治心學,講良知,其格物致知,大多出於靜觀默思,這從夜坐龍潭也可看出來。詩中還以蘭寫意,幽思綿長。再如周亮工的《汀江舟中》:“窮岩絕壑盡烽煙,鳥道遙看瘦嶺連。幾處夢魂明月路,一林楓泊夕陽船。即教白下書能寄,那識榕城客更遷。此地西通章貢水,歸心日夜大江邊。”詩意是表歸心的,然詩中寫到的窮岩絕壑及晚泊夕陽,也可見出舟行之狀。又如伊秉綬的《汀州詩》:“不及寒梅曲澗開,水流南處綠如醅。芳馨滿抱州名美,婉孌曾遊古日回。繼軌程朱扶正學,論兵漳贛救時才。謝公樓上青山色,懷古先須酒一杯。”詩中寫到一灣江流掩映於綠樹叢中,碧綠清澈。汀江之名,原本在於南方為丁位,故名汀江。汀州之美,於此也可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