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時不凡所代表的將來的資產階級,那也是不希望內戰過多。因為內戰會嚴重影響商業,所以分封製是絕對不能實行的。分封製並非是代表聯邦,雖然有些商人不反對聯邦,可卻絕對不能夠把分封草率的當做了聯邦,這裏差距也是很大的。
“皇上,臣讚同,臣以為可行!”時不凡的直屬上司,李孝恭說。
李孝恭可是真正的皇族,他當然要讚同這個策略了,這樣他哪怕當不得皇帝,那也都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世襲州刺史的身份。他不傻,他才不幹呢!結果一些皇族紛紛開始請求允許分封,不過那些士族和寒門也都反對。明顯是各自都有著各自的利益,皇族希望獲得封地,而皇帝希望皇族在四方拱衛皇帝,壓製當地的實力派,也就是士族。這樣士族當然要反對,而時不凡所代表到寒門也是不會讚同分封的,因為分封這樣是有否認土地私有製的嫌疑,時不凡當然不能同意。
“皇上,八王之亂,不可不鑒!”魏征反對說。
可是李孝恭卻同樣反對說:“我們皇族和勳貴在拱衛皇上,我們豈不是可以維護天下太平?當年劉漢之時,黃巾賊造反,如果當時地方能足夠的權力鎮壓,那豈不是很好?甚至當年陳勝吳廣造反,如果秦朝采用了分封製,那豈不是可以很快鎮壓了?”
“有意思,這個可真的是有意思了!雙發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時不凡想道。
魏征舉得例子是說明八王之亂給國家百姓帶來了很多壞處,可是李孝恭卻同樣舉例,說當年黃巾起義時候,地方官員有足夠的能力鎮壓,那可以消滅在萌芽狀態。而陳勝吳廣起義也是如此,因為郡縣製的情況下想要調動兵馬,確實有嚴格的程序,不是那麼容易調兵的。這樣調動兵馬之間的時間差,很容易讓起義軍甚至是外國敵人做大,然後形成龐大的實力去打擊自己。所以分封製對於內部鎮壓有好處,因為他有足夠的自主權。可是郡縣製卻有機構運轉程序複雜,這樣難以快速做出決斷的情況。在古代是各有各的道理,因為古代的空間和通信能力都很差,無法能做出及時的判斷,所以采用了分封製是比較有助於鎮壓叛亂的。
而這個是否實行分封製其實同樣是一個思想道德體係的競爭,如果實行分封製,那也就是以家族為本位,是以家大於國的理念。為了家族利益,可以犧牲國家利益,可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甚至皇族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可以犧牲所有百姓的利益和生死存亡。可是這個中央集權就是以國為本位,是國大於家的思想起源。因為隻有中央集權,才可能有足夠的國家思維,不然一旦有外敵入侵,那打不過的時候,隻要外敵允許繼續保留分封,那越是不能背叛的。
這樣是否分封,其實也是一個思想道德體係的競爭。因為皇帝想要維護的是自己家族的權力,而臣子卻想要維護國家的利益,這樣雙發的矛盾是背道而馳的。臣子因為不是必然能夠世襲,所以他要考慮的是整體,考慮的整體安全。可是皇帝考慮的隻是自己家族,自己家族的權力保障,至於國家和百姓什麼的,就讓他去死吧!
“各位,其實我看大家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就在此說兩句好了。”時不凡說。
“時不凡,你有什麼可說的?這個分封,乃是皇上的家事,何況你又不是什麼元老開國功臣,你憑什麼多嘴?”陳康質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