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三:你是怎樣看待傳統文人畫的文化藝術內涵修養,以及傳統中國畫空靈幽靜的表現意趣境界?
張強:過去很多畫家都偏重於對社會上、自然界可視畫麵的情趣表達,而忽視了對內心文化藝術情趣更多領悟的深遠意趣境界表達。當我了解古代畫家都是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之後,站在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前輩的肩上,與曆史對話,與古人對話,與宇宙對話,就會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博大精深的內涵魅力,這是一種文人書畫進行創作的不竭源泉,當你更多地深入進去之後,就會獲得更多進行具有文化藝術內涵創作的源泉動力。
唯俗不可醫,解俗卻隻有一個方法,就是進行“開卷有益”的多讀書。讀書就是與古人,與別人,與前輩藝術家進行有益的思想文化藝術對話;展開視野廣泛的文化藝術交流,吸收更多淵博的文化藝術知識,以便更好地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世界。
我一開始就廣泛地接觸中國古典哲學、傳統藝術美學與藝術審美情趣,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很欣賞很多古代的畫家,尤其欣賞元代倪雲林的作品。畫麵上看起來很簡單,沒有一個人,把一切的“實地”都化為虛澹幽遠的意境,古今世事滄桑的巨大風雲變化,被空靈虛靜領悟的心態意境描述出來,表達出一種文人藝術家人情深厚悟性的意趣審美理念。
問題四:曆來傳統高風雅致的文化藝術品,都呈現出一種“陽春白雪,和者甚寡;下裏巴人,和者甚眾”曲高和寡的情況。你怎樣看待國內現階段書畫藝術創作的情況?
張強:現在國內市場經濟給中國書畫商品化帶來的惡果,是對文化藝術的定量價值判別,仿佛價格越高的書畫作品才是藝術品。其實,這是一種對書畫藝術品真正價值的曲解。這種商品化的定量價值判別,就是一種庸俗化、低俗化、世俗化的表現,使得藝術家的靈魂思想不能夠自由暢想地放飛,也不會產生出能夠經得起曆史檢驗的優秀藝術品。
國內社會上,書畫家從事創作的心態呈現出多種不同的情況,有的畫家是為迎合官員的書畫藝術嗜好品位在進行繪畫,有的畫家是為了參加展覽獲獎在進行繪畫,有的畫家是被畫商銷售賺錢的市場渠道所左右在進行繪畫,有的畫家是為滿足社會世俗化愛好的賺錢在進行繪畫,也有一些畫家純粹是為了過把癮在進行繪畫。
對於現今社會上,這種立竿見影趨利於市的各種世俗化書畫藝術創作方式,我淡然處之。我的詩文書畫創作,是極其嚴肅的,不是為了迎合某些人喜歡閱讀欣賞的口味去創作,是為了給曆史留下更多深入研究古典與現代文化藝術審美研究後,有感而發負責任的藝術品。
問題五:現在國內社會上,很多書畫家自稱為各種藝術大師,你怎麼看待這種情況?
張強:真正的藝術大師不是自封的,是後人或曆史評價藝術家的一種尊敬稱謂。藝術大師,不是簡單地隻會寫一些書法,或畫一些作品。
縱觀世界文化藝術發展史上的藝術大師,通常都具有這樣的能力。在古典或現代藝術美學理論的研究上處於領先地位,對現今時代的藝術創作起到一種引領的先驅思想作用,具有對很多人的藝術學習與創作,進行一種傳道、授業、解惑的啟迪指導能力,以便向更新、更高的文化藝術境界發展前進,並且一直不斷地追求自身在文化藝術創作上的創新拓展能力。比如畢加索是世界上公認的藝術大師,他在年輕時,就開始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藝術成就,不斷地否定自己,又不斷地超越自己,達到不斷地拓展自己,一直在進行藝術表達形式的創新拓展,始終走在世界藝術創新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