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社會上,這種隨便自封為藝術大師的做法,是一種淺薄狂妄的表示,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噱頭,也隻能欺騙那些不懂書畫藝術的外行。在國內書畫界已經認為這種隨便稱呼誰是大師,是一種罵人的嘲諷貶義。稍微具有一點自知之明頭腦意識的書畫家,都不願意隨波逐流地陷入這種淺薄低俗的狂妄行列中,這就是最好的說明。
問題六:我感覺你每個時期創作的內容都不一樣,您這些創作內容是怎樣確定產生出來的呢?你下一個創作主體內容又是什麼呢?
張強(微笑著)說:自己也不清楚。禪宗心解的結果認為“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古人認為文化藝術思維的過程,是由心來完成的。因此,心悟、心解的認知過程,其實代表了一個文化藝術思維活動發生與承載的場所。而文化藝術思維的無限性想象的空間,足可以將整個宇宙萬物相容納。
我對每一個階段創作的文人畫內容,都不是事先設想好的。而是在深入研究中國書畫藝術理論和社會生活感悟中,情隨心至地自然產生出來的。
在傳統中國畫的水墨情趣表達中,有很多“逾越自然”與“再造世界”的空靈藝術思想內涵。自己在深入研究中國古典傳統藝術美學理論的同時,在心遊“儒道禪玄”心性、心學、心解“逸”的悟性境界,渴望把自己感悟的意趣表達出來,感覺心裏有很多的話語想說,便開始挖掘自己對古典文化藝術與自然的本能認知,從而就進入一個新穎內容的創作階段,自然地產生出一批新穎的係列文人畫作品。
因為每年重點研究的中國藝術美學主題內容不一樣,就不可能重複出現完全相同的繪畫主題內容。至於下一個階段究竟是表現什麼內容,自己也不知道。這些文人畫創作的主題內容,是在自己深入研究中國書畫藝術理論不同主體內容,以及認知社會生活感悟的積澱糅合後,產生出來的文化藝術結晶。
問題七:我感覺你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一批水墨畫中,幹破濕、濕破幹的味道,與畫麵現代構成的意趣很有新意。你現在使用這種安徽水紋宣紙,看起來很高檔,但畫出來的作品,卻缺乏傳統國畫那種層次感與濕潤墨色的豐富趣味。
張強:我在書畫藝術創作上,每個階段創作的內容與表現形式都不一樣,總有一些自己新的人文藝術思維創作內容,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的探索。自己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重複自己畫過的作品內容與畫麵處理方法,也不想走別人那種國畫創作筆墨情趣味道。而是盡可能地在推出新的創作內容的同時,不斷地否定自己,探索新的藝術表現手法,達到不斷地超越自己。
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我創作的新文人畫人物時,強調使用墨色線描為主的情趣味道。現在我在創作新的文人畫人物的時候,除了在臉部與手部使用少量的線條外,主要強調使用塊麵色彩為主的情趣味道。我在有的作品上,也注意探索幹畫法與濕畫法的不同技法變化,比如“魏晉風度:藥女佛酒”係列的新文人畫作品,就畫得酣暢淋漓的濕潤,並使用幹破濕、濕破幹的傳統技法,呈現出一種清新淡雅的風貌。而在其他內容的係列作品中,我有意識地畫得幹一些,並減少墨色的使用,將顏色的濃淡變化縮小,主要是呈現出一種平麵視覺藝術構成效果,追求在二維平麵上,傳遞出一種三維重合的空間交叉組合意趣。
《漫書》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