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德素質是自覺意誌的結果道德素質是個人憑借意誌審慎選擇之後,逐步形成的習慣或習性。也就是說,道德素質不是消極適應某種世俗風情而自然形成的一般生活習慣和習性。更不是某種個人“興趣”、“感情”自然發展的結果,而是個人自覺意誌高度的凝結。也就是說,道德素質是個人憑借自覺意誌調節情感和行為的結果。這就是道德素質的突出特點。
四,道德素質具有穩定性的傾向道德素質不同於其他素質,道德素質雖然通過個人的言行來體現,但不是所有具有道德意義的個人言行,都反映個人道德素質,隻有當一個人具有道德意義的個人言行,都反映個人道德素質,隻有當一個具有某種穩定的道德觀念,並在它的支配下,經常出現相應的道德行為,才能說他具備了某些道德素質。道德素質具有經常而穩定的傾向和特征。
1.3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及其結構
1.3.1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內涵及特征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是領導幹部道德原則和規範在領導幹部個體的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領導幹部個體的一係列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征和傾向。是在一定社會生活基礎上,通過社會的教育與管理,通過領導幹部本人積極能動地從事領導活動而逐步形成的。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幹部的道德素質修養水平。
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整體性不論怎樣觀察領導幹部道德素質,也不論從何種角度確定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構成要素,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本身都是一個整體。社會生活中的領導幹部,必然要麵對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在各種關係中必然要具備相應的道德素質,處理好上下左右內外關係。中國古代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是領導幹部個體在職務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征,其整體性表現在:一方麵,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是領導幹部各種職務活動整體中所表現出的素質,另一方麵,領導幹部在其所從事的領導職務之外,還是社會和家庭的一員,他的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應與他的整體素質相一致。而且,構成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諸要素如領導幹部道德認知、領導幹部道德情感、領導幹部道德意誌、領導幹部道德行為應是和諧統一的整體。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整體性,並不等於各要素的簡單相加,它是一種新的東西,是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新質”。正因為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具有這種整體性,才給我們評價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優劣提供了可能性。一個道德素質高尚的領導幹部偶爾做錯一兩件事,我們會說他的行為與其一貫的道德素質相背,而不會責備他道德素質低下;同樣,一個道德素質低劣的領導幹部偶爾發一次善心,我們也不會說他道德素質高尚,隻是驚詫他的“良心發現”。
二,穩定性道德素質作為互相聯係的各種要素的綜合,一旦形成之後,就具有極大的穩定性。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是領導幹部道德規範在領導幹部思想、行為中的一貫體現,而不是一時的表現,一事的做法。社會的前進與發展往往伴隨著觀念的更新,觀念的更新需要與規範的變化相互借助,而道德素質的更新卻較觀念、規範的變化更為滯後。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形成是一個由外到內的過程,即需要把外在於領導幹部的領導幹部道德規範化為領導幹部的“第二天性”,這是一個十分艱難而緩慢的過程,而外在的領導幹部道德規範一旦內化為領導幹部自身的素質,就與領導幹部的個性、氣質、性格結合在一體,具有極大的穩定性。改變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比造就一個人的道德素質要困難得多。領導幹部道德素質與他的生存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他的理想、信念密切相關,一旦形成,就具有極大的穩定性。
三,轉換性道德素質具有極大的穩定性,然而,並不是說道德素質一經形成就處於靜止的狀態,從動態的觀點來看,道德素質又是一個處於穩定——變化中的動態過程,因而又具有轉換性。而且正是道德素質結構的轉換性,才是道德素質結構生命力的表現。因為無論何種結構,隻要停止了其內部要素的相互轉換,也就成了一個“死結構”,喪失了其本質特點。
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是領導幹部內化領導幹部道德規範的結果。領導幹部道德素質一經形成,就成為領導幹部一種自身完善的精神素質,本身具有內在的發展動力,而這種動力就蘊涵在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各種要素的相互轉化之中。領導幹部作為能動的主體,有著多方麵、多層次的需求。領導幹部之所以要內化道德形成道德素質,不僅是客觀領導幹部道德關係的要求,而且也是領導幹部道德需要使然。完善自身作為領導幹部高層次的需要之一,激發著領導幹部自覺地進行不同形式的道德活動,內化相應的領導幹部道德實踐的不斷發展,都決定了領導幹部道德要求的不斷變化。人們的領導幹部道德認知水平和道德實踐能力的不斷變化也會導致相對穩定的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有時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可以是漸變,包括比較低層次的道德素質到較高層次道德素質發展變化以及從較高層次的道德素質向較低層次道德素質的退化;也可以是突變,由於某些意外的突發事件突然使領導幹部的價值觀、人生觀發生某種變化,甚至發生根本改變,棄惡從善或墮落沉淪。這種轉換可以是局部的變動,也可以是整體的轉換。一般而言,社會結構處於漸變過程中,領導幹部道德關係處於相對穩定之中,領導幹部道德素質也處於局部的漸變中;社會結構處於劇變中,領導幹部道德關係處於調整之中,領導幹部道德素質也處於整體的突變中。
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歸根到底是領導幹部在領導幹部道德實踐中對領導幹部道德要求的內化,歸根到底是領導幹部對客觀的領導幹部道德關係的認識和反映。領導幹部道德素質與領導幹部道德要求、領導幹部道德關係的相互作用,決定了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是在不斷接觸與吸收外界信息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的,在這一意義上始終是一個具有開放功能的結構;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內部構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又決定了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在吸收外來信息後能通過一種轉換機製,使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在整體上保持平衡。在這個意義上,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又具有消化外來信息的功能,即具有同化的功能。開放與同化,一個是外向的能動性,一個是內向的能動性;一個是促進變化的動力,一個是保持穩定的機製。正是這兩種既相矛盾又相統一的機製,使領導幹部道德素質一旦形成,就能在穩定中不斷發展。
1.3.2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結構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是一個綜合性的範疇。其結構要素,一般包括領導幹部道德認知、領導幹部道德情感、領導幹部道德意誌和領導幹部道德行為。即由知、情、意、行的四個要素構成。這四個要素,相對獨立,相互聯係,形成一個完整有序的結構。
一,領導幹部道德認知人們對領導幹部道德現象、道德關係以及處理這些關係的原則和規範的認識與理解,就是領導幹部道德認知。領導幹部道德認知是領導幹部道德情感和領導幹部道德意誌行動的基礎,是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首先,領導幹部道德認知是領導幹部道德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道德認知,就有什麼樣的道德行為。一事當前,要從道德價值上分清是非、善惡、美醜,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判斷力,有了判斷力才能幫助自己選擇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方式,並將自己的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可見領導幹部的道德認識水平越高,他的道德判斷能力就越強,就越有可能擇善拒惡,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其次,領導幹部道德認知是發展領導幹部道德情感和領導幹部道德意誌的前提。俗話說:“知之深,愛之切”,這句話就說明了認識是情感的前提條件,認識愈深刻,情感就愈能得到升華。一個領導幹部有了對偉大祖國的深刻認識,才能產生濃厚的愛國之情;有了對“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刻理解,才能在攀登科學高峰的征途上具有堅強的意誌。所以,領導幹部道德認知的過程,既是對道德知識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的過程,又是其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誌和信念形成發展的過程。如果沒有道德認知作基礎,其他道德素質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在領導幹部道德教育中必須把提高領導幹部道德認知水平放在首要位置。
二,領導幹部道德情感領導幹部道德情感,是領導幹部依據一定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標準對道德現象和道德行為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這種情緒體驗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當領導幹部的道德行為與領導幹部道德標準相一致時,便產生積極的體驗;如果兩者發生矛盾,便產生消極的體驗。領導幹部道德情感是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重要構件之一,領導幹部在領導道德素質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評價、調節、信號作用。領導幹部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會積極地影響和調節領導幹部的道德行為,對領導幹部的某種行為起著加速或延緩、中斷或持續的作用。同時,領導幹部道德情感可以同領導幹部道德認識結合,增強或減弱領導幹部履行某種道德義務的道德意誌。
領導幹部道德情感是領導幹部道德認知的催化劑,是領導幹部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動力因素,對領導幹部道德意誌具有強化作用,對領導幹部道德行為具有調節作用,是領導幹部道德素質形成和發展的精神源泉。因此,我們在領導幹部道德教育中要十分重視對領導幹部道德情感的培養,忽視領導幹部情感的教育,就等於丟掉了道德教育的靈魂。
領導幹部道德情感是豐富多彩的,從內容結構上看,主要有是非感、責任感、義務感、事業心、同情心、自尊心、榮譽感、羞恥感等等。一般說來,隨著領導幹部對自然環境、社會生活、人際關係的深刻體驗,領導幹部道德情感的內容也會逐步擴大和豐富。這種道德情感的複雜、豐富和深刻化的過程,具體表現為由情緒到情感再到情操的遞進過程,情緒是情感的基礎,情操是情感的升華。對領導幹部我們進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斷地幫助領導幹部把道德情感升華為道德情操,從而形成穩定的、高尚的道德素質。
三,領導幹部道德意誌領導幹部道德意誌,是指領導幹部在履行道德義務過程中,克服困難,排除障礙而進行行為抉擇的努力和堅持精神。領導幹部道德意誌對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構成具有積極的功能。它能根據領導幹部道德認識和情感,果斷地確立道德行為方向和方式,並且自覺地排除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各種障礙,使領導幹部為實現道德目的而長時間地進行不懈努力。領導幹部如果沒有道德意誌,道德認識就不能轉化為道德行為,更不能形成和保持領導幹部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領導幹部敢不敢於排除幹擾進行正確的道德評價,敢不敢於不怕打擊報複與歪風邪氣作鬥爭,都表現出領導幹部的道德意識水平。因此,鍛煉領導幹部道德意誌,對領導幹部良好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領導幹部道德行為領導幹部道德行為是領導幹部在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於他人及社會的行為。是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外部狀態,表現為領導幹部道德言論、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領導幹部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誌都屬於道德意識範圍,它們的作用在於指導和影響領導幹部道德行為的選擇,但是,如果隻停留在道德認識階段,而不去履行道德義務,那麼他隻是具有某種道德素質的願望和動機,而不具有某種實際的道德素質。因此,履行道德義務的行為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構成的四個要素是有機的組合,缺一不可。
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是這四個要素共同發生作用、相互結合、協調發展的過程。領導幹部的道德素質水平,主要的取決於這四個要素能否協調、和諧地發展。當然,四個要素發展水平,總是有差距的,不平衡的,但是如果差距太大,比例失調,就會造成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結構的缺陷,阻礙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健康發展,甚至形成不良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