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從馬克思到胡錦濤:領導幹部道德素質觀的曆史考察(中)(2 / 3)

四,完善監督體係,強化領導幹部道德意識“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鄧小平從我們執政黨的地位出發,把加強黨內外的監督作為提高領導幹部道德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麵。早在50年代,鄧小平就向全黨指出:“執政黨的地位,很容易使我們同誌沾染上官僚主義的習氣。”因此,“我們需要實行黨的內部的監督,也需要來自人民群眾和黨外人士對我們黨的組織和黨員的監督。”粉碎“四人幫”以後,針對“四人幫”對我們黨的多黨合作製的幹擾和破壞,鄧小平在接見民主黨派和工商聯代表時,再一次指出:“對於我們黨來說,更加需要聽取來自各個方麵包括各民主黨派的不同意見,需要接受各個方麵的批評和監督,以利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克服缺點,減少錯誤。”他還進一步指出了對領導幹部實施監督的手段,一是黨紀,二是國法。鄧小平指出,對那些搞特權,搞特殊化,經批評教育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依法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要求他們在經濟上退賠,並使他們受到法律、紀律處分。”對那些嚴重危害黨和群眾利益的犯罪分子、腐敗分子,“不管牽涉到誰,都要按照黨紀、國法查處。要真正抓緊實幹,不能手軟”。

鄧小平的以上論述,說明了對領導幹部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可以強化領導幹部的道德意識,增強其道德義務感和道德責任感,加固領導幹部抵製腐敗侵蝕的思想防線,有效地促進廉政建設和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提高。

五,加強製度建設,規範領導幹部道德行為加強領導幹部道德建設,其主旨在於把對領導幹部的道德要求轉化為他們自覺的內心信念和心理需求,使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一種內部精神的強製。然而僅有內部精神的強製而沒有外部力量的約束,道德建設的成效是有限的。為此,鄧小平從總結黨的曆史經驗教訓入手,在加強領導幹部道德建設的同時,抓好與之相配套的製度建設,把領導幹部道德建設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方式方法加以製度化、條文化。他在1980年《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一文中就指出,克服官僚主義和特權現象,既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製度問題。也就是說,提高領導幹部的道德素質,必須要有相應的製度來保證。因為,從製度本身的功能看,它可以確定道德的價值目標,並服務於這個目標;它可以提供一定的程序,將某種道德行為固定下來,它可以造就和維護一定的道德程序,防止道德無序行為發生;它可以約束和規範領導幹部的行為,使好人充分做好事,使壞人無法做壞事。他說:“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製度、工作製度方麵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麵的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麵。”他語重心長地說:“領導製度、組織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因此,鄧小平把製度建設作為提高領導幹部道德素質,保證領導幹部道德管理和教育落在實處的重要措施,利用製度的強製性和約束性機製保障領導幹部道德建設的成果,引導和規範領導幹部的思想和行為。關於製度建設的具體內容,鄧小平主要提到三種:第一,健全黨的民主集中製。鄧小平指出:“民主集中製是我們黨的列寧主義的組織原則,是黨的根本的組織原則,也是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應用。”民主集中製在保證黨的群眾路線的貫徹,防止官僚主義產生以及正確解決黨內個人與組織、上級與下級、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二,健全黨的組織生活製度。鄧小平指出,黨的組織生活是對黨員和幹部進行教育監督的最直接製度。黨員和幹部不論職位高低,一個季度或者半年都要過一次黨的生活,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不隻是個人的修養問題,也是一種監督,是黨的生活的一種形式。

第三,健全幹部考核審查製度。鄧小平一貫主張對領導幹部的考核、審查、使用實行製度化管理,他提出健全幹部的選舉、招考、任免、考核、彈劾、輪換製度,反對任人唯親、拉幫結派,反對領導人自己定接班人。他說:“我們的傳統曆來是政治機關管幹部,首長總要經過政治機關去考核、審查幹部,這才符合組織原則。”

通過上述製度的有機配合和真正落實,促使領導幹部的道德行為有章可循,始終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和合理的框架內,對領導幹部的道德建設起到根本性、全麵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推動作用。

六,加強道德教育,塑造領導幹部道德形象受市場經濟“魔力”的引誘,一些領導幹部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貪汙腐化等問題,對此,鄧小平尖銳地批評道:在黨政一些部門,一些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主觀武斷,瞎指揮、亂拍板,辦事拖拉,不講效率,推諉扯皮;一些人做表麵文章,弄虛作假,沽名釣譽;一些人則利己主義嚴重,以權謀私,揮霍浪費,貪汙腐化。所有這些惡劣作風,嚴重損害了黨和國家機關的形象,破壞了黨、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為了反對領導幹部政治生活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貪汙腐化現象,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鄧小平特別強調道德教育的作用:首先,要持久地經常性地開展政治思想教育,使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心,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始終保持再接再厲,埋頭苦幹的精神。他多次強調:“要教育全黨同誌發揚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通過加強幹部隊伍道德教育,真正把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其次,要開展黨性、黨風教育,提高領導幹部在複雜形勢下識別是非和抵禦各種不良影響的意識和能力,以強化領導幹部內心的道德良知,特別是職業道德的情操和風尚;再次,要進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教育,特別是黨的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教育,樹立良好的黨風、政風;第四,要進行法紀教育,特別是黨規、黨法的教育,進行警示教育,樹立強烈的依法、依紀辦事,依法行政的規範意識,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上述多種形式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設,是形成一個良好的領導幹部群體形象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形象,首先是良好的道德形象,它要求:樹立堅持改革開放的形象;樹立開拓創新、拚搏進取的形象;樹立安定團結的形象;樹立多辦實事的形象……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四有’”。“我們提出要教育人民成為‘四有’人民,教育幹部成為‘四有’幹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3.5江澤民的領導幹部道德素質觀

3.5.1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是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江澤民一貫重視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培育。他指出,現在我們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能不能培養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幹部隊伍,帶領和團結人民群眾堅持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是關係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正如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所指出的:“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是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斷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關鍵在我們黨,首先在於縣以上黨政領導幹部。”此後,江澤民進一步從黨的事業和國家長遠發展角度,從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艱巨的現代化事業的要求,把領導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提到新的高度,指出:“現在,我們黨在一個有十二億六千萬人口的大國中執政,要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艱巨的現代化事業,沒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肯定是不行的。當今和未來的世界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這種人才競爭是全麵的,包括領導人才在內的各個方麵各個層次的人才,都麵臨著各種競爭和鬥爭的檢驗與考驗。曆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能不能不斷培養出優秀的領導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政黨、這個國家的興衰存亡。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能不能鞏固和發展下去,中國能不能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強盛不衰,關鍵就要看我們黨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領導人才。如果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好,我們就難以在新世紀裏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難以實現黨和國家既定的奮鬥目標。”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江澤民指出:“我們黨取得執政地位以後,獲得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也增加了脫離群眾甚至腐敗變質的危險。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商品經濟的條件下,這種危險會更大,如果放鬆警惕,帶來的後果也會更嚴重。我們不能因為今天黨內發生的某些消極腐敗現象而看不到黨的主流是好的,更不能因為黨的主流是好的而對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掉以輕心。現在有些黨員幹部滋長了嚴重的官僚主義,有些幹部為了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乃至個人利益,而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全局利益,少數人以權謀私、行賄受賄、貪汙腐化。這些現象敗壞黨的聲譽,損害黨群關係,同黨的宗旨是根本不相容的。黨風是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如果聽任腐敗現象發展下去,黨就會走向自我毀滅。我們黨不是生活在真空裏。這些消極腐敗現象是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思想作風在黨內的反映。黨隻有堅決清除消極腐敗現象,才能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進一步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係。我們一定要從近年來國、內外驚心動魄的嚴酷鬥爭中警醒,從嚴治黨,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變的製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進行毫不留情的鬥爭。”

在紀念黨成立75周年座談會上,江澤民又作了《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的重要講話,進一步係統地總結了幹部隊伍建設的經驗,深刻地論述了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的極端重要性和基本要求,把領導幹部的素質,特別是道德素質放在了突出的地位,深化了對領導幹部素質的認識,抓住了領導幹部素質的實質問題,把領導幹部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5.2概括了領導幹部道德素質的新要求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是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為此,江澤民代表黨中央對領導幹部道德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是:“第一,不僅要努力成為有知識、懂業務、勝任本職工作的內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為忠誠於馬克思主義、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治黨治國的政治家;第二,應該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經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第三,應該具有開闊的眼界,熟悉國情,了解世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務實創新,開拓前進;第四,應該具有寬闊的胸襟,講黨性,顧大局,模範執行民主集中製,公道正派,任人唯賢,善於團結同誌一道工作;第五,應該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講究領導藝術,審時度勢,駕馭全局,善於協調各方麵力量;第六,應該具有優良的作風,廉潔勤政,艱苦奮鬥,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謙虛謹慎,真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六條標準還被寫入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