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傑克 韋爾奇首先改革內部管理體製,減少管理層次和冗員,將原來8個層次減到4個層次,並撤換了部分高層管理人員。此後的幾年間,砍掉了集團公司旗下25%的企業,將350個經營單位裁並成13個主要的業務部門,賣掉了價值近100億美元的資產,並新添置了180億美元的資產。

可當時正是IBM等大公司大肆宣揚員工終身製的時候,從通用電氣內部到大眾媒體,都對韋爾奇的做法產生了反感或質疑。也正是由於不為所動的鐵腕裁員行動,韋爾奇還得了個“中子彈傑克”的綽號。

多年後,傑克 韋爾奇為當年的決斷尋找到的理論依據是:“這是一個越來越充滿競爭性的世界,遊戲規則在發生變化。”沒有一個公司能夠成為安全的就業天堂,除非它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勝。更讓傑克 韋爾奇自豪的是,“在通用電氣公司,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終身就業,但能保證讓他們獲得終身的就業能力。”

傑克 韋爾奇認為,挑選最好的人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職責。他說:“領導者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才招攬過來。他們必須熱愛自己的員工,擁抱自己的員工,激勵自己的員工。”

作為一個過來人,他給公司傳授的用人秘訣是他自創的“活力曲線”理論:“一個組織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間狀態的,10%的人是最差的。”他說,這是一個動態的曲線,即每個部分所包含的具體人一定是不斷變化的。但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隨時掌握那20%和10%中的人名及職位,以便做出準確的獎懲措施最好的應該馬上得到激勵或升遷,最差的就必須馬上讓他走人。

親人才遠奴才

通常奴才隻會為主人的享樂著想,人才則會為主人的事業著想。如果主人隻知道貪圖享樂,人才總有一天會失望而去,留下的全是奴才。所以,優秀的領導者會驅逐奴才,想盡一切辦法將人才彙集在身邊。

春秋中期,楚國國君楚共王在位時,楚晉兩軍在鄢陵展開激戰。由於兩軍實力相當,盡管連戰幾天,仍難以分出勝負。楚共王也參加了這場戰爭,在戰爭中受了重傷,無法指揮將士作戰,準備把統帥楚軍的重擔交給大將軍司馬子反。

司馬子反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軍,他有一個忠心耿耿的仆人。正因為這位仆人對他的關愛和體貼,使他丟了性命。

這天一大早,司馬子反經過一番廝殺之後,感到精神疲乏,口幹舌燥。楚共王下令全軍撤回營地,調養半天後再出戰。司馬子反驅馬回到營帳後,讓仆人立即給他弄些水來喝。這位仆人看到主人汗流浹背,非常心疼。他覺得酒既可以解乏又可以解渴。而主人恰好嗜酒如命,於是立刻拿來酒壇和大碗,給主人倒上酒,然後在一旁不停地給主人擦汗。

司馬子反端起大碗一飲而盡後,仆人立即又給他滿上。就這樣,司馬子反一發不可收拾,連著喝了好幾碗。最後,他爛醉如泥地倒在了床上,不省人事。

調養過後,楚共王下令繼續作戰。然而,司馬子反遲遲不來報到。楚共王心急如焚,趕緊派人去找。派去的人回來後報告楚共王:大將軍司馬子反正在酣睡,據其仆人稱,他胸口疼痛,無力作戰。

楚共王此時已如坐針氈,他立即親自前往司馬子反帳中。當聞到帳中刺鼻的酒味後,楚共王勃然大怒,大聲對沉睡中的司馬子反喊道:“此次戰爭,關係到楚國命運,意義重大。正因為如此,寡人策馬親征。如今,寡人傷勢嚴重,無法指揮作戰,正要下令由你率軍與晉軍決一死戰。你身為大將軍,竟然在這火燒眉毛的時刻拋開國家利益,喝得酩酊大醉,還如何出征?”說完這些話後,楚共王拂袖而去。

司馬子反的仆人此時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他把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懇求楚共王不要治司馬子反的罪。楚共王聽了仆人的一番話後,冷冷地說道:“司馬子反身為大將軍,嚴重耽誤了國事,你一個小小的仆人憑什麼替他頂罪?”

軍中無帥,自然無法打仗。楚共王無可奈何,隻得鳴金收兵。率軍回朝後,楚共王按照軍法判了司馬子反斬刑。司馬子反的那位忠心耿耿的仆人在他死後,也從楚國消失了。

司馬子反的仆人為了讓司馬子反感到舒適,用盡一切辦法,卻不管這些辦法是否會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

奴才之所以能有立足之地,就在於他的忠心和善於察言觀色。不論他是裝出來的還是發自真心,奴才的忠誠都隻是愚忠。他們事事迎合主人,時時讓主人感到舒適。為了讓主人感到舒適,甚至犧牲主人長遠的利益。同時,由於他們目光短淺,還會誤了主人的大事。然而,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不僅不遠離奴才,還寵信奴才。

古時候,虢國有位昏庸的國君正是如此,這最終使虢國走上了亡國之路。

虢國國君不能明辨是非,非常愛慕虛榮。每當聽到臣子們奉承的話時,他便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正因為如此,朝中的賢臣紛紛離去,而擅長阿諛奉承的小人不斷得到提拔和重用。這些小人為了討好國君,整天都在琢磨如何才能夠讓國君高興起來,從來沒有想過如何治理好國家。在昏庸國君和無能大臣的領導下,虢國國勢一天天衰落下去,最終覆滅。

亡國之後,誤國臣子各自逃命,虢國國君成了孤家寡人,處境非常危險。幸運的是,他在一個車夫的幫助下逃到了邊境。

由於不分晝夜地趕路,到了虢國邊境時,他們兩人已經是筋疲力盡、饑渴難耐,於是停車休息。車夫將攜帶的食物拿出來分給虢國國君享用,虢國國君看到後很驚訝,因為車夫的食物非常豐盛,不僅有熟肉和幹糧,而且還有香醇的美酒。一番暴飲暴食後,虢國國君問車夫從哪裏弄來如此豐盛的食物。

車夫答道:“這些食物我早就準備好了。”

虢國國君聽了車夫的話後,臉立即陰沉了下來,冷冷地說:“你準備的食物再豐盛,也難以與宮中的山珍海味相媲美,難道你知道寡人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車夫點了點頭。

虢國國君更加不滿,他又問道:“作為虢國的臣民,你明明知道寡人有逃亡的這一天,為何不及早告訴寡人?”

車夫誠心回答道:“大王聽慣了奉承的話,自然會寵信說奉承話的人。如果我主動向大王進諫,不僅會惹您生氣,還會得罪您視為心腹的大臣。這樣一來,我可能活不到今天。如果我死了,就沒有人跟隨您了,更不用說有人會幫助您逃亡和為您準備食物了。”

虢國國君頓時暴跳如雷,對車夫破口大罵。

車夫本以為他會醒悟,但虢國國君仍是執迷不悟,車夫無奈地跪拜道:“請大王息怒,草民知錯了。”

休息好後,兩人繼續趕路。途中,虢國國君問車夫:“我始終沒有料到自己會走到逃亡這一步,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使我現在如此落魄?”

車夫無心勸誡他,隨口附和說:“大王您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您的仁慈和賢明。”

車夫的這一句話激起了虢國國君的興趣,他驚喜地問道:“寡人既仁慈又賢明,卻不能過安穩日子,這又是為什麼呢?”

車夫說:“正因為大王您仁慈賢明,才導致其他國的國君嫉妒,於是他們才想方設法來迫害您。”

虢國國君聽了車夫的解釋後,更加堅信自己是位仁慈賢德的明君。因為不僅朝中的臣子們如此評價他,就連普通的車夫也如此評價。他受到了極大的安慰,心裏美滋滋的,在遐想中帶著微笑睡去。

車夫見虢國國君已熟睡,就停下馬車,將他放在路旁,然後趕著馬車離開了。

虢國之所以會滅亡,就是因為朝中上下盡是一些假裝愚忠的奴才。他們為了自己的名利,把國家利益拋在一邊,一味地迎合國君,把國君和國家一同推向毀滅的深淵。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奴才的出現呢?這與主人的心理有關。

春秋時期的齊國,、由於齊景公在晏子死後再也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因此朝中大臣紛紛學會了奉承。

一次,齊景公與眾大臣在宴後進行了一場射箭比賽。結果,齊景公射出的箭全部脫靶。眾大臣見後,竟紛紛喝彩,稱讚齊景公射技精湛。齊景公聽後,一言不發,憤憤離去。

景公正在感歎之際,正好遇見剛回朝的弦章。他將這天射箭的事情講給弦章聽,並說:“自從晏子死後,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大臣們隻會隨聲附和,從來沒有給我提過意見。每當有人附和我時,我就會非常生氣,同時更加思念晏子。”

聽了景公的真心話後,弦章細心開導他說:“大臣們隻知奉承而不願進諫,這是他們的失職。既然他們身為大臣,就有能力發現大王的過失。既然他們能夠發現大王的過失,就應該立即指正。從這個角度說,他們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話雖如此,但事出有因。不知道大王有沒有聽說過‘上行下效’?這個詞的意思是說,臣子的喜好會隨著國君的喜好而改變。國君喜歡什麼,臣子為了討好國君,自然也會喜歡什麼。即使他們對國君的喜好毫無興趣,也會如此。同理,如果國君不願意聽臣子的批評或指責,臣子自然不願意得罪國君,便會養成奉承的壞習慣。如今,朝中的大臣已經習慣於奉承,這是不是意味著大王您這麼多年來一直都不願意接受臣子的批評或指責呢?”

齊景公聽了弦章的一席話後,頓時醒悟了過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主人如果喜歡奴才,身邊的奴才自然就多了起來。如果主人不能意識到這一點,讓奴才得勢,必會使人才感到不平,從而不願意為主人效力。

晉國大夫趙筒子手下有兩位官員,一位名叫尹綽,另一位名叫赦厥。兩人為官的方式有很大差別。尹綽為人坦誠直率,是非分明,能夠恪盡職守;赦厥為人非常世故,察言觀色,善於討好趙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