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烽火揚州路 英雄無覓處(3 / 3)

這個團體是文化團體,一路尋訪文化古跡。老先生行走已有不便,一路上都被人攙扶,背脊躬如彎月,那時不覺,後來卻常常想起,是怎樣哀傷的歲月磨礪使他的背脊彎曲呢?

後來,行程接近尾聲,大家來到了黃河古道。和田獨挽了她的手,走到最近的河沿去,對滾滾長河肅立了好久,然後竟扶著她的手,顫顫地跪了下去,麵上流下了兩道熱淚。

她是十來歲的少女,見此變故被嚇住了,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做編劇寫到民國故事,這才體會到那一跪的層層深意。

曆史已然,幸能知悔。

於是在她的心裏對這位老先生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後來聽說他回國後不久無疾而終,死在一個櫻花勝放的春日裏。她心中又是悲哀又是安慰,悵然了好久。

原來這位古怪的老先生曾經有過這樣英姿颯爽的青春,隻可惜,他的青春綻放在一九三七年的日本。

和田的行營很是簡陋,隻有一床一椅。小嬋便席地而坐,把琴放在膝上。和田見狀雙膝及地,長跪在她的對麵,以古禮相待。小嬋見他禮數周到,一派雅人之姿,緊繃的心弦稍緩。

“請先生細聽我歌詞中的意趣,正是相求之事。”

小嬋說罷,斂蛾眉,手指輕挑琴弦,唱道:

“單絲難織錦,處處不逢雙。獨線穿珠玉,安知有鳳凰。

入夕雲端望,伊人不可攀。相思徒有戀,天上與人間。

駿河田子海,也有不波時。千裏思君意,從無一日疲。

夕照山頭樹,鬆針四季同。正如心上戀,永遠屬精忠。

念彼常磐山,有岩名躑躅。難言苦戀情,隻好藏心曲。

思念無人知,苦心難靜默。何如末摘花,開出鮮紅色。

山上杜鵑鳥,如吾也戀君。哀聲啼徹夜,不寐我常聞。

夏夜蚊雷陣,驅除用火熏。濃煙無烈焰,心事悶如焚。

淺茅生小野,細竹滿條原。忍苦人知否,無人為一言。

思人人不知,思念有何益。近在蘆垣間,相逢也絕跡。

相戀思念苦,相期竟不來。鬆弛交結手,衣紐自然開。

賤子癡狂甚,諸君且莫嘩。巨船浮大海,思念正無涯。

莫道戀情苦,須知生命歡。百年誠可貴,一死有何難。

此身今已慣,見麵永無期。唯有心頭戀,纏綿到死時。

都道夢中好,相逢定有緣。如何今夜靜,轉輾卻無眠。

浮萍浮水上,其下是深淵。我有心深處,知音卻杳然。

入夕觀衣袖,淚痕漸漸幹。不圖秋露下,濕袖又多寒。

地久天長日,從無不戀時。秋來遲暮夕,何以最相思。

細雪飄難聚,飛花破碎姿。我心勞憶念,正是亂繁時。

雪降深山裏,侵淩薛草根。戀情如雪化,思路正紛繁。”(選自《古今和歌集》戀歌)

十段五言的律詩,輕輕唱來,每辭每句都是相思。雙絲成錦,鳳凰□□,磐石至堅,紐袢雙結,聽得山田薰雙眉緊蹙,心底歎惜,這首無名的戀歌他少年時就曾經修習,如今小嬋從數句中摘取十句,句句訴說離別之苦,相逢之念,一句已是深情,況有十句。

小蟬唱罷,琴聲一抹,窗外冷月清苦之意刹時間直透進來。山田已聽得無語,長長歎惜一聲。

小蟬低聲說:“我的愛人現在正在城中,請先生放我進城。”

山田一瞬不瞬地看著對麵盤膝而坐的女子,見她麵容削瘦,皮膚白得恍如透明一般,小小的臉上此時仿佛隻餘下了兩隻大而清明的眼睛,而那雙眼睛中卻燃燒著火焰。仿佛有最燦爛的櫻花飄浮在他的眼前,抵死盛放。

小蟬也一瞬不瞬地凝望著他:“我與先生有緣,希望你可以幫助我。”說著指尖輕輕地彈拔一個音律,又唱道:“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辭頻。滿目河山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晏殊《浣溪紗》)

和田低聲歎惜:“你現在入城,就是一死。”

她清如茶波的眼波安然地望著山田,說:“死與離別,是短痛與長痛,中國人的思想裏,長痛不如短痛。你我是故人,請珍惜這份情誼。”

她的一番話,深深地震撼著山田薰的內心,他依然緊緊地皺著眉頭,嘴角卻綻開了一絲蕭瑟憾然的笑容:“好,我放你進城。不過下次在戰場之上如果再遇到你,我的槍炮可沒有情誼。”

小嬋展眉一笑,不再多話,起身欲走。

山田也站起身來,讓她等一下。他從床頭的一個檀木小盒子裏取出了一個物件,遞到了小嬋麵前:“這是護身符,送給你吧。希望戰爭結束以後還有機會看到你。”

小嬋心底感動,深深地行了一禮。她將那物件接過來,仔細一看,饒是見慣大是大非,也禁不住花容失色。

此時的掌中物,竟是一塊鴨血石,石上紋理,與曾經的那一枚,一般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