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勞軍途中,他初次見到邊塞風光,心中充滿了驚奇與喜悅,即興吟起了《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為人們勾勒出無邊沙漠上的壯麗景色。

王維勞軍結束以後,就在涼州的駐軍河西節度使幕中兼為判官,兩年後調回京師。

不久“安史之亂”爆發,王維追隨唐玄宗西逃,在途中被安史亂軍俘虜,送回了洛陽。安祿山為了收買人心,在洛陽大封官爵,王維被逼無奈,接受了安祿山的封職。但是王維內心卻是充滿對安祿山等人的仇恨的,他在長安陷落期間,寫下《聞逆賊凝碧池作樂》這首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邊奏管弦。

後平定安史之亂後,受偽職的唐朝官員都被下獄,而王維因為寫了這首詩而獲赦免。

為了這件事,後來有人說王維“失節”,這倒是冤枉。他不僅寫詩直斥安祿山為逆賊,裝啞巴,不願意接受偽職,同時還服了瀉藥,裝病反抗。有一次到普施寺,他假裝痢疾,借機到小鎮買藥,以便打聽打聽消息。結果消息沒有打聽到,反而弄出了一段情緣。原來當他到藥店時,見櫃台內坐著一位端莊秀麗、文靜素雅的少女,心中陡生愛慕之意。但不知這位姑娘才學如何,不妨上前一試。他上前試探道:“姑娘,我上街忘帶藥方,不知姑娘能否給予方便?”

姑娘見有人問話,便欠身站起,彬彬有禮地答道:“方便病人,是我醫家本分。”

王維問道:“一買宴罷客何為?”

姑娘見來者是個有學問的,因而打起精神,莞爾一笑,回答道:“酒酣宴罷客當歸。”

王維又問道:“二買黑夜不迷途。”

姑娘答道:“熟地不怕黑夜天。”

王維問道:“三買豔陽牡丹妹。”

姑娘答道:“牡丹花妹芍藥紅。”

王維問道:“四買出征在萬裏。”

姑娘答道:“萬裏戍疆有遠誌。”

王維問道:“五買百年美貂裘。”

姑娘答道:“百年貂裘好陳皮。”

王維問道:“六買八月花吐蕊。”

姑娘答道:“秋花朵朵點桂枝。”

王維問道:“七買難見熟人麵。”

姑娘答道:“難見熟人是生地。”

王維問道:“八買酸甜苦辣鹹。”

姑娘答道:“世人都稱五味子。”

王維問道:“九買蝴蝶穿花飛。”

姑娘答道:“香附粉蝶雙雙歸。”

王維問道:“十買青藤纏古樹。”

姑娘答道:“青藤纏木能寄生。”

王維聽姑娘一一對答如流,連連稱妙。他暗自思忖,這姑娘才學過人,秀氣豔麗,真是雙絕。待安史之亂平定後,傳說他向藥店姑娘求婚,終於喜結良緣,成為美談。

後來王維與妻子一直很恩愛。有一次王維遊曆嶺南,看到當地出產一種紅豆,據鄉間傳說,古代有一征夫死在邊塞,其妻因思念他,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故又名“相思子”。此後紅豆便成為情人相贈、相思的紀念物了。於是王維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妻子,采擷了很多紅豆,寫了一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相思》詩,托人帶給了妻子。

王維是詩人,也是畫家,還會彈琴,宋代的蘇東坡曾經稱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確,王維不愧是一位善於把詩和畫熔為一爐的藝術大師。王維晚年追慕隱逸,皈依佛教,不問世事,過著隱居的生活。

李白

李白,生於701年,卒於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一帶)。公元701年即唐長安元年,出生在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5歲時隨同父親遷居四川綿州彰明縣青蓮鄉。李白小時候,父親就教他讀書識字。一次,父親不在家,李白就一個人溜出去玩,在街上他看見一個老婆婆在磨刀石上磨一根鐵棒,覺得很奇怪,就上去問:“老婆婆你幹什麼呀?”老婆婆回答說:“我準備磨一根針,補衣呀!”李白聽了笑著說:“這要磨到什麼時候方能磨好呀?”老婆婆說:“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聽了這話李白大受啟發,馬上跑回家看書去了。

經過刻苦的學習,李白到年輕的時候,學問已經是遠近聞名了。他不光寫詩作賦,對劍術也很精通。26歲那年,他仗劍離開家鄉,辭親遠遊,希望憑著自己的所學,經世濟民,實現宏大政治抱負,然後功成身退,隱居山林。

李白順江出四川,首先來到湖北襄陽,參觀了諸葛亮故居。接著到武漢,在洞庭湖上泛舟。27歲時,李白來到湖北安陸,在這裏結婚安家。妻子是一位退職宰相的女兒,也很有才氣。此後十年間,他大體上是以安陸為中心,四處遊曆,過著較為穩定的生活。在這期間,他遊覽了兩湖、江浙、山東、山西等地,遍訪名山大川,結識了不少朋友。十年遊曆,使詩人的眼界大開,人生閱曆也變得豐富,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和豪放、浪漫的個性。

李白蔑視權貴

唐玄宗天寶元年由於吳筠的舉薦,正在會稽的剡溪一帶遊覽的李白,突然接到皇上的三道詔書,要他立即入京。李白欣喜若狂,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急忙又把詔書看了一遍。進京麵見皇上、幹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事業,這是他期盼多年的願望,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實現了。他立即回家收拾行裝,第二天一早就出發了。臨出門,他高聲唱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