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詩的浩瀚星空裏,有一顆耀眼的明星,很引人注目,那就是李商隱的詩歌。

李商隱9歲那年父親去世,他隨母親護送父親靈柩回到河南鄭州。家鄉有一位不肯做官、知識淵博的堂叔父,守喪期間,李商隱就跟這位堂叔父學習古文,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喪期滿了以後,李商隱搬到洛陽居住,靠給別人打雜維持生活。到16歲那年,李商隱就寫出了《才論》、《聖論》兩本書,一時名聲大噪。

天平軍(今山東東平)節度使令狐楚看到了李商隱所著的《才論》、《聖論》後,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文才,就把他召到幕府任職。

在令狐楚的幕府裏,因為李商隱當時還是個平民,又與令狐楚意氣相投,所以和幕府的人相處都很融洽。

太和6年(832年)2月,令狐楚調河東(在今山西)節度使。李商隱又跟令狐楚到了太原幕府。這時,令狐楚給他辦了行裝,讓他進京應考,因為考官看李商隱不順眼,所以這次沒有考上。又過了兩年,他第二次上京應試。這年高鍇為禮部侍郎,是主考官。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為左補缺。高鍇問令狐綯:“你的朋友當中你和誰的關係最好?”令狐綯一連說了三次“李商隱”。這樣,李商隱考中進士。

可以說,這10年是李商隱為科舉功名奮鬥的10年,也是令狐氏家族培養和關心李商隱成長的10年。

李商隱中進士以後,繼續在令狐楚的幕府中任職,不久令狐楚去世了。李商隱為了謀生,進了王茂元幕府。王茂元看他很有才華,把女兒也嫁給了他。但這件事,引起了令狐綯對李商隱的誤會。

因為令狐楚父子屬於牛僧孺黨,王茂元屬於李德裕黨。令狐綯認為李商隱入王茂元的幕府,就是對他們父子的背叛,是負恩。令狐綯這時已經升任宰相,還兼任禮部尚書。為了解除誤會和尋求令狐綯的推薦,李商隱多次向令狐綯陳情,希望解除誤會,推薦自己。在再三陳情之下,令狐綯總算給他一個太學博士,雖然令狐綯推薦李商隱任太學博士,但在這以後,令狐綯已不大理睬李商隱了。

李商隱先靠令狐楚而發跡,後靠令狐綯而保持仕途的鞏固和升遷,得罪了令狐綯以後一直受到朋黨的壓製。

當不了大官,於是李商隱就信奉道教以求得精神解脫。

李商隱一生中作詩600餘首,其中情詩就有百餘首之多。其中多首《無題》詩,被人們廣為傳誦: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早年李商隱在令狐楚家期間,曾與令狐家裏一個婢女錦瑟產生感情。他寫了一首題為《錦瑟》的詩,來回憶這段感情: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結尾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句。

前麵提到,李商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李商隱與王氏,是在一次宴會上一見鍾情的。著名詩篇《無題》就是記述這一場麵的: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這首詩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情意纏綿,對仗工整,顯示了他作詩的高超技巧和獨特的風格。

李商隱和王氏也確是像詩中寫的那樣,“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相知相愛,感情很好,不幸的是13年後王氏就得病去世了,李商隱對王氏是一往情深,他始終過著單身生活,沒有再娶。

由於婚姻、仕途,一連串的失敗,在折磨著他,不到40歲的李商隱已是白發滿頭了。

到晚年他雙目失明,最後在哀傷中死在滎陽一座寺廟裏。

李商隱的一生是個悲劇,他空有滿腹才華,卻沒有施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