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通過這樣一個典型事例,揭露了官貪吏虐的社會現實,並把矛頭直指皇帝。為了皇帝的一個玩物,害得百姓傾家蕩產。明宣宗朱瞻基最喜歡鬥促織,據呂毖《明朝小史》,說“宣宗酷好促織之戲,遣使取之江南,價貴至數十金”。並記載當時就曾發生類似事件。當然,《促織》不是紀實,而是在民間傳說故事的基礎上寫作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小說。還有《席方平》,寫席廉得罪羊某。羊某先死,賄囑冥吏使席廉而死。席廉子席方平赴地下代父伸冤,城隍、郡司、冥王受賄後對席方平施用種種酷刑,真實描摹了封建官府的賄賂公行和對人民的殘害。
《聊齋誌異》除了上述暴露封建政治的黑暗、譴責貪官暴吏壓迫人民的罪行外,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揭露了科舉製度的種種弊端,以及科舉製度對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毒害。如《司文郎》、《於去惡》、《葉生》、《賈奉雉》、《王子安》等,作品愛憎分明,生活氣息濃,思想與藝術成就也較高。
《司文郎》寫一盲和尚,在把文章燒成灰燼以後,能用鼻子嗅出文章的好壞,嘲諷了考官有目無珠。《王子安》嘲諷了醉心於科舉功名利祿之輩。作品寫王子安在考試之後,醉夢中被狐戲弄,以為自己高中了,便炫耀鄉裏,辱罵長班,露出種種醜態。作品生動而形象地描繪出一個士子參加科舉考試後急切等待結果時的種種變異的心理情態。
《聊齋誌異》的思想內容,還表現在反對封建婚姻、封建禮教的束縛方麵。描寫男女愛情和婚姻生活,是全書的另一個重要主題,也是《聊齋誌異》中占篇幅最多的內容。如《嬰寧》、《白秋練》、《香玉》、《阿寶》、《王桂庵》、《連城》等。
《嬰寧》塑造了一個不受封建禮教約束、純潔無邪的少女嬰寧的形象:美麗、天真、嬌憨、多情,給讀者以強烈的印象。《白秋練》寫商人慕蟾宮與白秋練相愛,因吟誦詩詞而相思成疾,又互相吟誦詩詞醫病,知己相愛,結為夫妻。《香玉》寫黃生在勞山下清宮愛上白牡丹花仙香玉,與耐冬花絳雪結為好友,不幸香玉被人移去,黃生的癡情又感動花神使香玉複生。黃生死後,竟寄魂為花,茁生於香玉、絳雪身旁。《連城》寫連城和喬生反對封建勢力對愛情婚姻的幹預,歌頌他們互為知己的執著愛情。
《聊齋誌異》不但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獨特的藝術成就。魯迅曾這樣評價:《聊齋誌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誌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文多簡潔,使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聊齋誌異》中的作品主人公大部分是花妖鬼狐,作者以其豐富的幻想把這些幽冥幻域世界的非現實事物,組織到現實生活中來。作品中種種奇幻莫測的矛盾衝突,乃是無數現實矛盾的反映。如《夢狼》,寫自翁夢中到長子甲的衙署,看到門口一巨狼當道,又入一門“見堂上、堂下,坐者、臥者,皆狼也。又視墀中,白骨如山,益懼”。甲喚侍者準備菜,“忽一巨狼,銜死人入。翁戰惕而起,曰:‘此胡為者?’甲曰:‘聊充庖廚。’”後來金甲猛士“出黑索索甲。甲撲地化為虎,牙齒祏祏”。這一切看起來全是夢幻,現實生活中沒有。實際上這些正是社會現實的寫照。正如作者在最後的議論所說的“竊歎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使“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於虎”的!這些作品正是抒發了作者心中的孤憤不平,寄托他個人的理想。
此外,蒲鬆齡還創造性地繼承了我國古代敘事文學的傳統,形成了一種既典雅而又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從而突破了古文語言平正板重的格局,極大地豐富了語言的表現力。不僅如此,他還是一位擅長創造文學語言的卓越大師,他所創造的大量生動、優美的文學語彙,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語言藝術的寶庫。
蒲鬆齡一輩子沒當上官,這反倒成全了他。他堅持不懈地寫作,到七十六歲(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病死的時候,留下了豐富的著述。除《聊齋誌異》之外,還有一千多首詩、一百多首詞、四百篇散文以及“俚曲”(俗曲)、劇本、長篇小說和通俗日用讀本多種。這些作品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將永遠受到世界人民的珍視。
孔尚任
孔尚任,生於1648,死於1718,是清代戲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山東曲阜人。孔尚任是孔子64代孫。
康熙6年前後考取秀才曾專心於古代樂律的考訂,為後來的戲曲創作打下基礎;又廣泛涉獵禮、樂、兵、家諸學。康熙17年在曲阜縣東北石門山結廬隱居,讀書寫作,後輯《石門山集》。康熙20年捐納為國子監生。清聖祖燁南巡時孔被舉薦講經,受到賞識。康熙24年為國子監博士。後參加疏浚黃河海口的工程,對淮揚生活現實有所了解,寫作詩歌以反映人民疾苦,貶斥官場黑暗。後結詩為《湖海集》。曾遊曆江南明朝故跡。二年後封承德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