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生活困頓,身居蓬蒿之中,心情雖然更加沉鬱,但他沒有去攀附權貴,寧願寄情於山川白雲,在大自然中尋找樂趣。

曹雪芹不幸的家庭變故,使他飽受了世態炎涼、人間滄桑,也成為他創作《紅樓夢》的強大動力。不朽的巨著《紅樓夢》是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中寫成的。他開始寫作,沒錢買紙,就用廢紙替代,甚至把皇曆拆了,把書頁反過來折上,訂成本子用。文學是痛苦的事業,偉大的作品往往出自苦難者之手。曹雪芹正是在撫今追昔的無限感慨中,嘔心瀝血寫就了《紅樓夢》。正像曹雪芹自己所說:“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至乾隆19年(1754年),《紅樓夢》前80回大體上寫成。80回以後的文稿,在他生前也基本寫完,全書共110回,結局是賈府被抄,黛死釵嫁,寶玉出家,人丁四散,這個豪門望族如煙消雲散。但80回以後的原稿未有流傳下來,原因主要是沒來得及係統整理,加之借閱者弄遺失了一些,增添了修訂的困難。研究《紅樓夢》的專家叫作“紅學家”,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紅學家。

《紅樓夢》主要寫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在這個奢華的賈府裏,有一對不同凡俗的青年男女——賈寶玉和林黛玉,他們不滿現實,互為知己,卻遭到了各方麵的迫害和摧殘。《紅樓夢》裏的“四大家族”就是整個統治階級的縮影,他們的敗亡預示著封建社會壽命不長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反抗精神,則體現了曹雪芹對這個社會的不滿。

通過揭露造成悲劇的原因,預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沒落的曆史趨勢。因此,這部書稱得上是我國封建末世的曆史畫卷。同時,上至宮廷、下至最底層的人物,作者都作了最精湛的描寫,向讀者展示了封建社會豐富的生活現實,因此,它又稱得上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曹雪芹對封建社會腐朽與黑暗的揭露是深刻的。他所寫的賈府和史、薛、王三家是橫行一方的“四大家族”,他們之間“皆聯絡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宗法關係,正是封建王朝的支柱,專製政治的基礎,當時社會現實的寫照。在這些官僚貴族集團內部,各種仇恨、猜忌、欺詐、傾軋、爭奪等現象,都隱藏在封建“家庭關係上麵所籠罩著溫情脈脈的紗幕”裏,一個個都像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其中對榮、寧二府中人和事的繪聲繪色的描寫,生動揭露出凡是修飾最漂亮的地方,原來是最肮髒、最見不得人的所在!生活上的腐化墮落,精神道德的空虛敗壞,以及榮、寧二府這個“鍾鳴鼎食之家”的子孫墮落、退化、昏庸無能,都在作者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披露。“一味好道,隻愛燒丹、煉汞”的賈敬,“一味享樂不止”的賈珍,“不管理家事”的賈赦,表麵“為人端正方直”的賈政,無一不是庸陋無能之輩。這種種腐敗、醜惡現象,正是當時封建社會矛盾的體現。

然而,封建社會所有統治者,為了粉飾太平,總要竭力維持表麵的“盛世”。清統治者也不例外,他們豢養的文人政客,不惜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搖唇鼓舌,大唱讚歌。但曹雪芹直麵人生從一個側麵深刻地指出了封建社會“外麵的架子雖沒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因而麵臨著“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必然崩潰。在這個意義上,《紅樓夢》稱得上是封建主義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