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前80回即以手抄本在社會上流傳了30年。當時,一部《紅樓夢》的手抄本值數十兩黃金。京師流傳的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民間戲曲演出《紅樓夢》時,觀眾總是淚流滿麵,感慨萬千。後來官府把《紅樓夢》列為禁書,可是《紅樓夢》仍然在民間不脛而走,廣為傳播。不論是公子王孫,還是平民百姓,都四處打聽,想方設法弄來一部一飽眼福。
《紅樓夢》是一部奇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因一本文學著作而引出一門學問的作品。在《紅樓夢》問世之後,作品的影響越來越大,研究評論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人們懷著各種心情來探測有關《紅樓夢》的一切,推波助瀾,於是形成了專門的學問——“紅學”。
現在看到的《紅樓夢》後40回是一個叫高鶚的人續寫的。高鶚續書的某些篇章寫得很不錯,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斷章取義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藝術上的成就更遜色多了。
當《紅樓夢》快要寫成時,意想不到的災難降到曹雪芹頭上,曹雪芹唯一的兒子被傳染上了痘疹。那時候,出痘疹要吃牛黃、珍珠等貴重藥品,他家窮得連鍋都揭不開,哪裏有錢去買藥呢?曹雪芹眼睜睜地看著活蹦亂跳的孩子一天天憔悴下去,真傷心透了。到了秋天,孩子病死,曹雪芹因為過於傷心,身體也垮了。不久,他也染上痘疹,病在床上。冬天,曹雪芹的病更重了。除夕那天,除舊迎新的鞭炮響了,可是這位文學巨匠卻“淚盡而逝”,寂寞地離開了人間。
鄭板橋
鄭燮,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鄭燮自幼喪母,早年家貧,刻苦讀書。後中舉,擔任知縣。因助農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而被清政府罷官。做官前即開始作畫,辭官後則以賣畫為生。能詩,亦擅長書法,其詩、畫、書皆有成就,號稱“三絕”。他的事跡正史記載不多,倒是民間流傳的故事很廣。
鄭板橋為人灑脫,天性純厚。下麵就是他任濰縣縣令時的故事。
鄭板橋出任山東濰縣縣令時,正遇上濰縣連年遭災,農產歉收,糧價飛漲,一鬥糧食竟價值千錢。鄭板橋於是大興工役,招募遠近饑民來修城鑿池,以工代賑,用這個辦法,救濟災民。又勸說縣裏的富戶人家,開粥廠來拯濟饑民。並且將積存了大量糧食的人家一律予以查封,責令他們以平價出售,不許囤積居奇,抬高糧價。鄭板橋平日處理訴訟時,也總是向著窮人而抑製富豪。許多貧苦百姓就是這樣生存下來的,對鄭板橋不勝感激。
還有一次,鄭板橋在山東濰縣當縣令時,幫助百姓勝訟。事情是這樣的:有位窮苦的讀書人狀告富人家賴婚。鄭板橋便收留這位讀書人在縣衙內,再發公文傳召那位富人家前來,很從容地對他說:“你的女兒的確不能下嫁給貧窮人家做媳婦,可是你能不考慮你的女婿的境況嗎?如果你肯拿出一千兩銀子來變換婚約,那裏有我做主,事情沒有辦不成的。”富戶人家一聽非常高興,立即很爽快地如數交納了1000兩銀子。鄭板橋又很從容地對他說:“你的女兒總不可能一輩子不出嫁,坐在家裏當老姑娘的道理吧。我替你再找一個好女婿,怎麼樣?這1000兩銀子就拿去用作置辦嫁妝好了。”富戶人家正在萬般感謝不已時,鄭板橋已令人去叫那位窮苦書生趕快出來,借用縣衙大堂作為舉行婚禮的場所,讓貧苦書生領著富戶人家的女兒,並帶上那1000兩銀子回去了。這件事就這樣辦得大快人心,人們暗暗為一對小情人感到高興。
還有一則關於鄭板橋練習書法的題聞:鄭板橋學習鑽研書法時,經常用手指在空中比比劃劃的,就像是著了魔的樣子。有一次,他在睡夢中還揮動手指寫字,手指觸碰著了他夫人的身體,夫人叫喊起來,說:“人各有體,你怎麼亂劃到我的身體上來了!”鄭板橋一驚,醒來後便默默地琢磨著夫人的這句話,明白了一味摹仿古人是不會有所成就的。於是,此後他攻研書法便不再摹仿古人,而是立足於獨創,終於自成一體,他名之“亂石鋪街”。他也因此名噪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