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一個規矩,就是給人寫字畫畫,索取報酬。鄭板橋曾經親自寫了一個公開的告示,張貼在門口的牆上,公布出了別人向他索要書畫應付酬金的價目表。上麵寫道:“大幅的6兩銀子,中幅的4兩銀子,小幅的2兩銀子,條幅或對聯一兩銀子,扇麵或一、二尺見方的小件5錢銀子。”又說:“凡是送禮品和食品的,不如送銀子為好。送銀子實在。原因是你送來的東西,不一定是我喜歡的東西。如果你送銀子,那是我特別高興,特別滿意的。我為你寫的字、畫的畫,都會十分好。送別的禮物已屬於給我添麻煩,賒欠,我更怕你賴賬,還是送現銀為好。”最後,他還聲明:“本人年紀大了,精神不好,不能奉陪諸位先生說些沒有意思的話。我的態度是清楚明白的了。畫竹你要花的錢比你買竹所要花的錢當然要多,超過6尺的特大畫幅要3000兩銀子。”他用了四句詩來概括和表述:“價錢就這麼定了,任憑諸位跟我拉什麼新朋舊友關係,我也隻會當作是秋風打從耳邊吹過,不加理會的。”
《碑傳記》又記載了另一件極能顯示其為人、其性格的趣事是:鄭板橋擅長書畫,篆體字和隸體字都寫得非常好,尤其是畫蘭竹更是精妙,他的書畫人們都非常珍重,相互爭著想得到它們。鄭板橋為人性格奇怪,特別喜歡吃狗肉,說這狗肉味道特別鮮美。那些小商小販和普通百姓要是煮好狗肉請他吃,他就常常畫個小幅來送給他們。而他的一個小幅價值2兩銀子,這當然要高出狗肉的價值的十數倍,但他十分樂意。而有錢的大商人即使拿出上千兩銀子來誘惑他,請他專門為自己題款作畫,他連看都不看一眼,盡管他窮得以賣畫謀生。鄭板橋就是這樣一位令人“費解”的人,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那人格高尚的形象。
在鄭板橋身上還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鄭板橋在揚州賣字畫時,有一位大鹽商極想得到他的字畫,但總不能到手。後來雖然是幾經輾轉才算是購買得幾幅鄭板橋的字畫,卻到底因為上麵沒有鄭板橋的題款而感到不光彩。因為大鹽商考慮到沒有題款便說明鄭板橋與自己不是親戚朋友。他反複地想,終於想到一個計策。有一天,鄭板橋出去遊玩,去了一個比較偏遠的地方。忽然聽到一陣優美悅耳的琴聲,便順著琴聲傳來的方向走過去尋找,走不多一會,便看到在一片大竹林中隱隱坐落著一個很大的院子。走近前一看,裏麵很是雅致淨潔。他走進門去,便看見有一位老人。眉眼和胡須都不一般,很像古人,氣度非凡。老人正襟危坐,專心致誌地彈著琴,旁邊一個書童在烹煮狗肉,恰好這時狗肉煮熟了。鄭板橋一見非常高興,連忙過去與老人搭話。他對老人說道:“你也喜歡吃狗肉嗎?”老人回答說:“各種各樣的美味當中,唯獨隻有狗肉的味道最好。你也是知道它的美味的吧,請來嚐一塊!”
於是,兩個人連姓名也沒有互相通報,便坐在一起大嚼起狗肉來了。鄭板橋看見屋子的牆壁上光光的沒掛什麼,就問他為什麼沒有懸掛些名人字畫。老人回答說:“沒有好的,在我們揚州這裏鄭板橋雖然很有名氣,然而我老夫從來沒有見過他的字畫,也不知道他的字畫是不是真的很好。”鄭板橋聽了,笑了起來,說道:“鄭板橋就是本人。請讓我為你寫幾個字,畫兩幅畫,好嗎?”老人回答說:“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