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國現代文學(10)(1 / 3)

《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庭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全麵崩潰的現實和趨向。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繼《紅樓夢》之後又一部記錄封建階級沒落史的傑作。如果曆史地比較,《家》當然還不能與《紅樓夢》比肩;但是,它描寫的是新的現實,高家的沒落過程中處處看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的特征。而且巴金筆下盡管有某些感傷的情調,但它的基調是憤怒的控訴。他要詛咒這舊家庭的滅亡,而不是企圖補天。所以無論內容上、思想上巴金都有新的貢獻。《家》描寫了高家三代人,即高老太爺一輩、克字輩和覺字輩。因為人物很多,不可能像《駱駝祥子》那樣集中地塑造一兩個典型形象,但這三代人以及鳴鳳等一批下人,大多數寫得性格鮮明,麵目清晰。這三代人的活動大體上可分為3類:一類是醉生夢死,坐吃山空,腐爛透頂的,他們為了維護自己腐化享樂的生活也就拚命維護封建宗法製度。從高老太爺到克定、克安,到覺群、覺世,都是這一類,而且一代不如一代,這些封建階級的孝子賢孫朽木不可雕,他們除了像蛀蟲一樣蛀空這個階級的機體,再也不能有別的什麼作為了。第二類人接受一些資本主義的影響,頭腦略為清醒,看到了家庭的危機。但他們頭腦中仍然是封建正統觀念占主導,他們隻希望有些改良,使家能適應新的環境,苟延殘喘下去。克明是這類人的代表,這個律師把錢買了西蜀實業公司的股票,而不是用以買田,可能是一種向資產階級轉化的要求。他看不慣克定、克安的腐朽,儼然是個封建衛道者。到了《秋》,當他臨死時選擇了覺新做繼承人,把複興家運的擔子交給他。覺新屈服於家庭,犧牲了愛情,害了梅和瑞玨,也害了自己。他當然比克明要開明點,但本質上也屬於這一類。第三類是覺慧、覺民等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強烈要求個性解放,因而不但要求衝破封建家庭的牢籠,而且向往法國大革命,有較徹底的反封建要求,他們是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黨慧敢於與女仆鳴鳳戀愛,最後離家出走,覺民也違背家庭意旨,實行抗婚。這些是《家》的重要內容。到了《秋》,在“二七”京漢鐵路大罷工的鼓舞下,他們參加了均社活動,不斷覺醒。這是背叛封建家庭,並將脫離它而投歸新的階級的一部分人。

除此之外,《家》裏還寫了眾多的受汙辱受損害者,主要是些女性。屬於家族內部的有瑞玨、梅表姐等,下人中有鳴鳳、婉兒等,她們被封建階級吞噬了。一樁樁血淋淋的吃人慘劇揭露了封建製度的野蠻、凶殘,是《家》中最動人也最有批判力量的部分。一些人被吃掉,吃人者爛掉。一些優秀的分子拋棄了黑暗的家,走掉了。於是剩下克明、覺新當然無力挽狂瀾於既倒。倒了一個高家也就是倒了封建統治的一根支柱。

《家》把高家的沒落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前來表現,大大加強了它的現實主義的深刻性。克字輩除了老五克定年輕外,其他都是清末的官僚。辛亥革命雖然沒有動搖封建土地製,高家仍然是大地主;但推翻了清政權之後,克字輩有的丟了官(如克安),有的改了行(如克明),有的死了(如克文)。這樣,高家在政治上失去了勢力。軍閥混戰中一個馬弁帶著土娼出身的連長太太,居然住進了高家外花廳,這對於官宦世家來說真是奇恥大辱,然而卻無可奈何。後來那張軍長的不準駐兵的告示,也不是靠克字輩的力量,而是覺新借朋友之力弄來的。由於政治上的失勢,加以天災戰禍,佃戶逃亡,住在城裏的這些地主也收不到租,經濟力量大受損傷。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吸引下,從高老太爺到克明都把錢投入西蜀實業公司。本來看不起經商的書香官宦人家,也把子弟(覺新)送到公司當職員,希望從工商業方麵找出路。結果西蜀公司遭大火(偶然性太大),高家股票全成了廢紙。

可見,高家的敗落不僅因為道德的淪喪,而更重要的是時代之使然。就在這江河日下之時,便有可能在家庭中封建統治最薄弱環節產生叛逆者。這就是克文一房,因克文早死,後母避嫌不願管束前妻之子,而如父的長兄覺新,無論如何總比克文、克明等開明一點,這樣覺慧、覺民便比較自由,首先被新思潮吸引走了。

《家》寫到覺慧出走,這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至於覺慧走到哪裏去,那不一定是一部小說所要回答的。不過,巴金從《滅亡》開始的那一係列青年題材的小說,大概已經回答了覺慧走到社會上以後的情況。從杜大心到吳仁民,那一係列形象當然都不如覺慧光輝。這並非覺慧的思想比他們高明多少,而是由於一旦反抗的範圍超出封建家庭,要求回答整個社會的去向時,便暴露了作家思想的局限。如果覺慧也用無政府主義來反抗反動統治者,比較他堅決勇敢地與舊家庭決裂的行動,當然要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