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至理名言(3)(3 / 3)

袁勤生說,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有一則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一位商人在路邊行走,發現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者,頓生一股憐憫之心,便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賣鉛筆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走了沒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剛才忘了取筆,希望您不要介意。最後,他鄭重其事地說,您和我一樣,都是商人。一年後,在一個商甲雲集、熱烈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上這位商人,不無感激地自我介紹道:“您可能早已忘記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就是重新給了我自尊自信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為止。”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句不經意的話,竟使一個不無自卑的人頓然樹立起了自尊,使一個處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他有了這種自尊與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優勢,終於通過努力獲得了成功。

尊重其實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袁勤生說,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視別人,更沒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尊重他人,也是人的一生修養以及自我內涵的表現,是人所必須具有的品質。在現實生活中,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甚至家人之間,有時候有些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注意別人的感受,不給對方留下足夠的心理活動時間,與別人談話時,隻顧自己侃侃而談,不給對方插話的機會;在聽別人傾吐心事時,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心不在焉;對給自己提意見的人耿耿於懷,對批評自己的人作出不禮貌不文明甚至粗野的言談舉止,等等。這都是不尊重他人的不文明行為。當然,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難免也會遇到對方有意或無意做了傷害你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是以寬容的態度原諒對方?如果你能換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以別人難以達到的大度和寬闊的胸懷來對待處理,那麼你的形象就會高大起來,你的寬容和大度就會讓你的人格折射出更加高尚的光芒來。這樣你就會獲得更多的尊重,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們也一定會加倍回報你的。

江南儀表廠有名主管銷售工作的副廠長,全廠產品的銷售工作幾乎都由他一手操辦。當時,他家所在村的領導看到江南儀表廠有一款產品熱銷,也想在村裏辦企業,生產同類產品。村書記秘密地找到這位副廠長,承諾他回村後辦廠後當廠長,並兼任村黨支部副書記,還私下許願在他退休後接村書記的班。說已和鎮黨委打了招呼。這位江南儀表廠副廠長看到了自己有進一步施展才華的前途,口頭上同意了,但不好意思和袁勤生提出來。那位村書記就直接找到袁勤生,說:“和袁廠長商量一個事,很不好意思,你也知道我們村經濟十分困難,想請你支持一下,讓你的某副廠長回到村裏辦廠。”

袁勤生覺得唐突,因為事先未透露半點風聲。問:“生產什麼產品呀?”

“噢,也是生產儀表。請袁廠長給予支持。”村書記回答,顯得有些尷尬,“如果你們廠有困難,就不必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