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至理名言(5)(2 / 3)

緊接著,蘇州市委政策研究室、蘇州新區、新加坡工業園區和蘇州市人事局、蘇州市有關行業局和有關企業的領導,蘇州大學管理學院、蘇州經濟學會的專家和新聞媒體的資深記者紛紛發言,一致認為,必須把引進人才放在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首位。有的還提出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向全國各地宣傳介紹,讓蘇州成為人才的天堂。然而袁勤生發表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說把引進人才作為首要任務,絕對不是高明之見,嚴格地講是錯誤的。他的話一出口,立即讓與會者呆住了。可袁勤生不管大家的反應,照常順著思路講下去——“我到過不少地方講課,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那裏的領導都說人才緊缺,要發展經濟,首先必須引進人才。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似乎中華大地到處缺人才。我們蘇州是曆史文明名城,曆來人才輩出。不說曆史上出了多個狀元宰相,就是當代,蘇州的“兩院”院士和教授、學者也不計其數。而現在卻是急缺人才,那些人才究竟去哪裏了?我數十次參加國務院扶貧辦公室等組織舉辦的貧困地區幹部培訓班,接觸那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幹部,他們也說貧困地區要改變麵貌,最缺的是人才。從中可以看出,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主要的問題是缺人才。似乎我們中華大地到處缺人才。從宏觀上講,我們常說中華大地人才濟濟,為什麼在微觀上又是各地‘人才緊缺’呢?我認為問題的症結在於各級領導的用人觀念有問題。

“實際上可以這樣說,全國960萬平方公裏上任何地方都不缺人才,當務之急是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花大力氣發掘人才,並使內部人才合理流動,真正做到人盡其才,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第一步。這個工作做好後,再從外部引進短缺人才,合理調整人才結構,就是先內後外。所以我說,引進人才不應放在首位,而是第二位的工作。”

有位領導插話:“袁廠長,你說第一第二,反正是引進人才,沒多少區別呀?”

袁勤生說:“不對。我們搞企業的人都知道,生產工藝的程序不能顛倒。引進人才跟生產工藝是同樣的道理,有個輕重緩急的程序問題。如果忽視內部人才,盲目引進外來人才,不僅會增添種種矛盾,造成人才浪費,也可能人為地製造隔閡,產生‘外來和尚難念經,本地和尚不念經’的現象。由於一味地采取優惠政策引進人才,重金聘用,也可能過分地拉大地區之間、人員之間的分配差距,造成人才本身的心理缺陷,還會加大建設成本,不利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加快實施。我建議,人事部門首先應該對現有人才的使用情況做一個全麵的摸底,了解一下有多少人懷才不遇,有多少人用非所學,再分析一下現有的人才是否實現了合理流動,做到人盡其才。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允許、鼓勵人才流動的寬鬆氛圍。”

袁勤生又說:“重金‘收買’人才有很多缺陷,這裏有一個人才能不能真正發揮作用,自身價值能不能實現的問題。組織人事部門要改變原來的人事安排,變‘幹一行愛一行’為‘愛一行幹一行’,讓人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這樣才能有利於人才作用的發揮。人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力,是一種最好的人才環境。我們蘇州有條件也應該在這方麵多做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