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至理名言(5)(3 / 3)

這位插話領導聽了,連連點頭,不由得說:“袁廠長,你看問題很深刻!”

此時的袁勤生已打開了話匣子,一發而不可收——另外有一個問題也值得探討。作為領導,什麼樣的人算是人才?

有一次我省一位副省長問我,你們單位有多少人才呀?有沒有儲備人才?我說,人才很多,全才沒有,人人上陣,沒有儲備。我在人才問題上和組織人事部門的統計不一樣,不一定是有初級以上職稱、中專、大專以上學曆的人才算是人才,我的觀點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人才,“駿馬能奔馳,耕田不如牛”,隻要不是傻子和犯罪分子,其他的都是人才,都有他的長處。即便你認為是人才,人才有大才、小才、全才、專才之分,不同人才隻有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才能發揮最佳的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警惕,在一些單位,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一個識才、容才的班子。有的領導自己沒才,卻有那方麵的專長,那就是妒才和忌才,生怕別人的才能、別人的影響力超過自己,所以千方百計壓製別人的才能,或者抓住有才者的個別缺點不放,任意放大,惡意中傷。遠在春秋戰國時代,管仲就提出用人要“任其所長”的理論。說:“明主之官物色,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成功無不立。”而孫子進一步闡述道:“高明的領導者,他的注意力放在‘任勢’上,而不苛求部屬,因而他就能選到適當的人才,利用有利的形勢。”每一個領導者不可以求十全十美的人才,倘若用人之長補人之短,則身旁多有人才;而若求短舍長,天下盡是可棄之庸才。所以,我們要倡導單位領導人真正地確立人才意識,不是在嘴上空談人才的重要性,而是在實際工作中有求才若渴的意識,真正具備愛才之心、識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藝。要站在事業高度,不帶絲毫雜念去發現人才,去正確引導每個有才能的人充分發揮才幹,激發人的獻身精神。堅持不憑資曆,不唯學曆,不看關係,不拘一格用人才。

另外還有一點,可能我們蘇州的領導不願聽,但既然是研討會,我就肆無忌憚地直說了。近年來,全國各地有一種本位主義傾向,那就是不斷地抬高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以此為本地引進所謂的高端人才,這種傾向是有害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我們蘇州和其他發達城市的財政較貧困地區來說相對富裕,有能力盡可能地抬高優惠政策的尺度,這樣就必然拉大區域之間的不平衡;不發達地區為了留住人才,必須付出超越自身水平的代價。這樣,各自為擁有人才而競爭,對全國整體利益是有損的。這不僅不利於縮小區域之間的差距,對確是人才的本身也會造成“價高就賣誰”的投機心理。我們當地有個單位,花重金引進了一個專才,給房子、票子,經濟待遇極其優惠,組織部門也給他榮譽,授予“優秀中青年拔尖人才”。然而沒多久,這個“拔尖人才”的眼球被條件更優惠的地方吸引去了。有人說,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我認為,在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還不完善的轉型時期,有些商品的價格是被“炒”出來的,人才問題被各級政府這麼一炒,可能也會成為問題。

我們的決策者應該把立足點放在發掘和發揮人才的實際作用上。

作為領導,要有手下沒有無用之才的理念;作為員工,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發憤努力,開拓創新、貢獻才幹……一番話,說得大家從驚訝到理解,從理解到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