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當社會變革、國際交流、信息技術、個性發展等諸多挑戰與機遇降臨到社會分工的每一位參與者麵前時,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職位,都應該或多或少地具備某些領導力。
這是因為,領導力意味著我們總能從宏觀和大局出發分析問題,在從事具體工作時保持自己的既定目標和使命不變;領導力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更容易地跳出一人、一事的層麵,用一種整體化的、均衡的思路應對更加複雜、多變的世界;領導力還意味著我們可以在關心自我需求的同時,也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給予更多的重視,並總是試圖在不斷的溝通中尋求一種更加平等、更加坦誠也更加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領導力是一種能夠激發團隊成員的熱情與想象力,引導團隊成員全力以赴去完成企業成長目標的能力。領導者總是能夠激勵人們獲取他們自己認為是能力以外的東西,取得他們認為不可能取得的成績。它要求團隊成員通過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經驗來培養和積累領導能力,這種領導能力將體現在每一個人的每一項工作細節之中,每一個人都是工作的主動參與者,每一個人都是他自己的領導者。總之,領導力是一個企業乃至國家發展的非常驅動力。
領導與管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涇渭分明的,而是具有較強的複合性和相容性。領導既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從管理中分化出來的。一個人可以同時擔當領導者與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如某一個科的科長相對於處長來說,他是一個典型的管理者,但在領導該科的所有成員時,他又是一個典型的領導者。
領導者與管理者具有明顯的區別,正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傑克·韋爾奇所認為的,管理者的職責是把梯子正確地靠在牆上,而領導者在於保證梯子靠在正確的牆上。領導者雖然采取的方式不同,他們的行為卻總是確定一批人應當前進的方向並帶領這批人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使人們投身於這一運動並激勵人們戰勝前進道路中不可避免的障礙與坎坷。
1.1.1領導
關於領導的確切含義,已有研究從各種角度給出了很多定義,這裏我們引用考特爾的解釋來揭示領導活動的本質。在《變化的因素》一書中,約翰·考特爾認為領導即是:(1)建立目標和方向;(2)以既定目標為中心,將工作人員組織、團結在一起;(3)鼓舞和推動他們朝既定方向前進。
許多政治領導人、企業領導人、軍事領導人對自己的職能也都以不同方式表達了相同的內容。如尼克鬆認為,領導人要“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情,並說服他人去幹好這件事”。
1.領導者的素質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領導,會成為成功的領導?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需要指出的是西方領導素質的研究偏重個人素質,卻很少研究領導集團的整體素質,這是嚴重的缺陷。在領導集團化的今天,領導群體素質的重要性顯然比個人素質更大。
成功的領導人雖然存在諸多個性上的差異,但他們基本都擁有以下共同的素質:
(1)具有指導思想和長遠目標。
(2)對生活、對未來,尤其是對事業和工作要充滿激情。
(3)有自知之明、坦誠和成熟。
(4)贏得信任。
(5)求知欲和膽魄。
2.領導者的類型
領導風格通常影響著領導者的行為,按照不同的領導風格可將領導者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照形象,可以分為火一樣的創新型和水一般的守成型
第一,創新型領導。
這類領導一般都有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執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們擅長風險決策和超常規決策,勇於且善於冒險;他們有著堅強的意誌,能忍受壓力和挫折;他們憑借著個人的才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或發明家,並從技術入手開創事業。
創新型領導一般雖講究嚴謹,但不信賴規矩和秩序,因為他們本人就是打破了規矩和秩序之後才勝利的。他們的信條是:永遠進取,永遠不罷休,奮鬥就會成功;人們有能力的差別,無家庭出身、資曆的差別;信念的力量無堅不摧,意誌麵前沒有障礙。
當然,創新者也有著自身的弱點。如:他們通常迷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力,過於看重靈感和無科學論證的預見,對合理的、必要的科學分析和評估有時抱敵視態度,以為那是純粹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他們以為隻憑個人和助手就可以對組織進行有效的領導,不相信管理層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當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就會麵臨嚴峻的考驗:管理混亂,人才外流,公司麵對的危機極為深重,隻有實行現代分權式的層次管理結構才能重新崛起。
第二,守成型領導。
守成型領導人的最顯著特點是思路清晰,行為穩重,不浮誇,不孤傲,善於團結別人,按一般程序進行決策和處理事務。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守成型領導人能保證組織的穩定和事業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