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丘:指一座小山。臣:意為隱居。三徑:指隱居者的家園。②北土:北方,代指長安。願:願去。願去做官。東林:東林寺,在廬山,可能為遠上人住地。③黃金:指旅資。然桂:燃料貴於桂,指代長安生活費很高。然,同燃。衰:衰減。
賞讀
首聯描寫詩人所欲:詩人想歸隱,但因窮困潦倒而不能實現。"一丘"為西晉時謝鯤語"一丘一壑,自謂過之",這裏意指隱居山林。"三徑"見載《三輔決錄》:蔣氵羽歸鄉裏,荊刺塞門,舍有有三徑"。這裏指隱居的田園。詩人以借用典故說明自己的歸隱意向,可是又"苦無資",道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表現出詩人的困境。
二聯寫"非吾願"即詩人之所不欲。"北土"指秦中,即長安,這裏代指做官。這兩句對仗工整,正反相對,突出作者不願做官而追求隱逸的思想。此聯中東林指東林寺,是晉時刺史桓伊為高僧慧遠於廬山東麵建造的房殿。
接下一聯寫詩人滯留帝京的境況和遭遇。"黃金然桂盡"化用《戰國策·楚策》中"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之意。來表現詩人的窮困;"壯誌逐年衰"表現詩人心意的灰懶。
未聯中寫景緊扣"感秋"之題,涼風勁吹,蟬鳴哀哀,本已令人傷感,再加上詩人諸多不如意,詩人的感情自然益加悲苦!這首詩一反詩人往常以物抒情的寫法,而是直抒胸臆,把自己對一切的好、惡、悲、喜、憂、愁都能描寫出來,有如白描,雖無粉飾而見率真,風格也很明朗,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詩。
春曉--孟浩然
讀前須知
這首詩是寫春天景致的。初讀平淡無奇,全篇二十字,字字平易,無一個華麗字眼,然而讀著如行雲流水的詩句,卻不禁讓人細思,細品則獨有妙境。
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①。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②。
注釋
①不覺曉:不知不覺已經天亮。②夜來句:意為一夜來風吹雨打。
賞讀
這首詩寫春,卻沒有一點景色是詩人親眼所見的。首句"春眠不覺曉"引起全篇。"不覺曉"是詩人對"春"到來的驚喜,喜愛。晨起該是一切活動的開始,然而詩人卻不接著寫下去,隻是引讀者到他自己的思想前,便轉筆而寫。詩人寫景隻寫耳中之春。"處處聞啼鳥"是聽來的聲音。鳥聲婉轉,悅耳動聽,啁啾起落,遠近應和,顯示出優美的境界,讓人產生聯想--外麵定然是豔陽高照,勃勃生機,春意盎然了。但這隻是對春聲的描述,是不能滿足人們對春的向往的。可是詩人卻筆鋒一轉,"夜來風雨聲"又是春聲,又是耳中之聲。春風春雨,紛紛灑灑,沙沙春雨之聲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的境界,更勾起人們對雨過天晴、鶯囀花香的爛漫春光的想象。詩人愛春之情更可顯現出來。接下來詩又是一個轉折,道出詩人的關心來。"花落知多少",有春風春雨是好事,能帶來喜人的春光裏的盎然生意,可也會吹落枝頭嫩蕊,風吹花落令人可惜,又讓人聯想,使人更想見見這室外之景。而詩卻到此止住,尾意悠長。
在這首詩裏詩人借描繪春聲而寫春景,點到而不寫實,其味無窮。雖語言平易,但味道醇厚,難怪千古流傳,廣為傳誦。
夜泊牛渚懷古--李白
讀前須知
這首詩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古時把長江從江西到南京稱為西江,牛渚山正處於西江這一段中。東晉鎮西將軍謝尚鎮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聽到袁宏在運租船上諷詠他自己的詠史詩,非常讚賞,於是邀請袁宏過船談論,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謝尚的讚譽,從此聲名大著,題中"懷古"即指此事。
原文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①。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②。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③。
注釋
①牛渚:山名,在安徽當塗縣西北長江邊,自古大江南北重要津渡。晉鎮西將謝尚曾鎮守此地。②斯人:指謝尚。不可聞:聽不到了。③掛帆:指歸隱江湖。
賞讀
首聯交待夜泊牛渚之事,展示出牛渚碧海青天萬裏無雲的夜景。空明的天宇,蒼茫的西江,在夜色中融為一體,構築起一派空闊渺遠的意境,暗示出遊人悠然神遠的感受。頷聯由登舟望月轉入懷古之思。望月既是補寫夜景,也表明詩人在舟中深夜難眠,孤獨難遣的心緒。正是這種情緒使作者想到了發生在這裏的往事。"憶"表明詩人渴望遇到能賞識自己的才華的人,而"空"字又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深沉感慨。頸聯由憶古轉入現實,敘說自己雖然也像袁宏一樣能吟詠好詩篇,而像謝尚那樣的人物卻是不可遇了,感歎世無知音。尾聯是詩人想象明朝掛帆離去的情景,借秋色的淒涼,暗寓自己悲憤交織的心情。
這首詩詩意單純卻韻味深遠,寫景不事雕琢,寫情含蓄不透,用語自然清新、簡煉概括。
靜夜思--李白
讀前須知
這是一首在外遊子思念故鄉的詩。語言清新樸素,內容單純卻蘊含豐富。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讀
遊子深夜難眠,看到床前灑落的皎潔月光,感到這月光像秋霜一樣冷寂、淒寒。把月光疑成秋霜,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的一霎那錯覺,更是詩人客居在外,孤獨寂寞心境的寫照。詩人由見月光轉而望明月,借遙望明月來寄托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因思鄉之情太濃太重而低頭沉思。"舉頭""低頭"簡單的兩個動作,卻形象地表現詩人細微複雜的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