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②
注釋
①惠崇:宋初僧人,能詩善畫。②萎蒿:一種水草,既是河豚魚的食物,又是魚羹的佐料,且能解毒。河豚:一種味美而有毒的魚。
賞讀
這首詩的第一句寫的是地麵景物,"竹外桃花三兩枝",竹子和竹外開放的桃花,雖然隻有稀疏的幾枝,但春意盎然。第二句寫的是江上景物,"春江水暖鴨先知",江水和水上浮遊的鴨子。第三句"蔞蒿滿地蘆芽短",寫的是岸邊景物,布滿地麵的蔞蒿和新出嫩芽的蘆葦。從這三句詩裏,把畫中江南早春春江鴨戲圖再現出來。一共有六種景物,從中也可以看出惠崇春江晚景圖的布局。並且詩人的筆力透出畫麵,深入到畫中景物的"內心世界"去了,把"春江水暖"的信息,通過"鴨先知"的感知傳達出來,給人一種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感受,詩比畫的抒情意味更為濃烈。詩的第四句是作者由畫麵,憑經驗作出的判斷是畫麵所不能見到的,"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首詩做到詩與畫兩相映襯,成為珠聯璧合的整體。同時它又離開畫,用語言藝術的豐富手段再選了惠崇筆下的春江晚景這一美妙的景境,創造了一個比畫境更圓滿,更豐富的藝術境界。
病牛--李綱
讀前須知
這是一首托物言誌的詩,詩人用病牛來比喻自己的坎坷和辛酸。詩中的牛的形象,既是人們平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牛,又是老實、忠厚、無私奉獻的象征,同時也是詩人形象的自我寫照。
原文
耕梨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複傷?①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②
注釋
①實:充滿。箱:通廂,倉廩。②羸病:瘦弱多病。
賞讀
"耕犁千畝實千箱",牛為主人耕田千畝,糧穀滿倉。開頭就點出牛終生辛勞,碩果累累,兩個"千"字互相對照,顯出了牛的辛勞,也突出了牛的功績。
"力盡筋疲誰複傷?",筋力已盡,並沒有人對它同情、哀憐。它表達了詩人對牛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時也暗含著詩人自己一生秉忠報國而備遭排擠的無限憂憤。
"但得眾生皆得飽"通過牛的口氣回答,把牛人格化,語氣由悲怨轉為樂觀,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
"不辭羸病臥殘陽",詩人把牛置於夕陽西下氣息奄奄的特定環境中,更襯托出病牛的結局悲慘。"但得"和"不辭"兩個詞,前呼後應,充分揭示了老牛雖羸病卻不辭勞苦的自我犧牲精神。
這首詩無處不寫牛,又無處不抒情,運用比興和擬人的手法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曠達襟懷。
夏日絕句--李清照
讀前須知
這首詩又名烏江,作於1127年"建炎"年間,時值金兵南侵,宋廷南渡之際。宋徽宗第五子,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做了皇帝(即宋高宗)之後,不但不思收複失地,報仇雪恨,而且還打擊抗戰派李綱、宗澤,繼而南逃揚州、鎮江、杭州,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當時李清照和她的丈夫正在建康,而四方勤王的軍隊也正在向建康集結,士氣振旺,如能誓師北伐,中原可望恢望,但自私的小朝廷昏庸怯懦,一味主和投降。麵對這種情形,李清照寫了許多慷慨悲壯的詩篇。這首《夏日絕句》,就是她愛國詩詞中最傑出的篇章。
原文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賞讀
這首隻有二十五個字的五言絕句詠史詩,一氣嗬成,雄渾沉痛。篇幅雖小,但意蘊豐厚。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語出驚人,發人深省。詩的前兩句歌頌了"人傑"、"鬼雄"的英雄氣節,與高宗趙構的自私無能形成強烈的對比,借史諷今,力勝千鈞。
詩的後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引出了曆史人物--"項羽",用項羽創建霸業的豪氣和自刎烏江的壯舉來證明詩的論點,項羽出師滅秦,雪恥平恨,後率將士,破釜沉舟,終成霸業,是為"人傑";兵敗烏江,無顏見江東父老,以死謝罪,是為"鬼雄"。這裏,詩人推崇項羽為英雄,雖然南宋距秦漢時間已過了千餘年,但是,詩人乃至知道曆史的人們仍深深懷念這位"為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人物,所以說"至今思",可見詩人渴望恢望中原的心情,同時,她這種心情也是成千上萬人民渴望恢望中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