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唐五代精典詞文欣賞(1)(1 / 3)

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無名氏

讀前須知

這首詞出自敦煌卷子,為唐代無名氏所作。所謂敦煌卷子是指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石室中發現的唐五代手寫卷子,其中一部分是燕樂曲子歌詞,被稱作敦煌曲子詞。它的創作年代上始七世紀中期,下迄十世紀四十年代。它的內容較為廣泛,正如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敘錄》所言,其中"有邊客遊子之呻吟,忠臣義士之壯語,隱君子之怡情悅誌,少年學子之熱情與失望,以及佛子之讚頌,醫生之歌訣",更有外族剝削階級統治下"敦煌人民之壯烈歌聲"。在藝術風格及表現手法上較多地保留了民間詞的原始特點,語言通俗生動,抒情直率奔放,風格清新爽朗,構思奇特新穎,格律靈活隨意。

原文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麵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①。

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麵②。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③。

注釋

①秤錘:即秤砣。"上"、"直待",均為襯字。②參(shēn)辰:即參、商二星。辰為商星。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此出彼沒,兩不相見;更不可能在白天同時出現。北鬥:星座名。由七星組成,形如鬥,在天空北方。③"休即"二句:即使真的具備上述條件,盟誓可以罷休,卻仍不能休,還要等待三更時看見太陽。

賞讀

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一詞,表達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忠貞不渝。為了表示自己的堅貞不渝,她(他)對愛人進發出火一般的誓言,熱烈而無遮攔。誓言以一連串奇妙的比喻構成,從地麵的青山朽爛、秤錘浮水、黃河徹底枯,說到天空中的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麵、三更見日頭,以這六事作為喻體,反喻自己背情的不可能,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貞。整首詞一氣嗬成,熱情奔放,很有力量。

這首詞的內容、格調和表達方式,總是讓人想到漢樂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二者相距千年,卻產生了如此驚人的相似。語言通俗生動;作品處處從生活中不可能處落筆,而這些不可能之事皆屬日常所見,構思新穎;以多種不可能來說明一種不可能,形成博喻,抽象的愛情通過具體事物以誇張之勢表現出來,極富浪漫色彩;抒情直率奔放,使人閱讀之後,對其愛情的強烈程度一覽無餘,風格清新爽朗,而又不失藝術魅力。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李白

讀前須知

這首詞是寫行人思歸而不見歸路的落拓、惆悵和寂寞,這是從語言的表層獲知的意義,在深層意義上,這首詞反映了在客觀現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惆悵思緒,是對人生的一種思考。

原文

平林漠漠煙如織①,寒山一帶傷心碧②。暝色入高樓③,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④,宿鳥歸飛急⑤。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⑥。

注釋

①平林:平展的樹林。漠漠:迷蒙廣遠貌。煙如織:謂煙霧稠密。②寒山:荒寒的山嶺。傷心碧:極言寒山之青綠,有如碧玉。一說為看去令人傷感的青綠色。③暝色:暮色。④玉階:白石砌成的台階。空:徒然地。佇立:久立。⑤宿鳥:歸巢之鳥。⑥長亭、短亭:皆為大道旁行人休息停留之所。

賞讀

詞的上片開言從遠景寫起,"平林漠漠"寫其蒼茫迷濛,渲染了空寞惆悵的情緒。"傷心碧"極言山色之青而寒,襯托出主人公的傷感落拓。接著,由遠及近,一個"入"字,仿佛使人看到暮色正漸漸逼近,由靜到動,整個畫麵波動起來。一句"有人樓上愁",交待了景的落點,情的緣起。詞由此自然過渡到下片。主人公即景生情,因而上片語言的表層重在寫景,實則景中寄寓了主人公內心複雜的情緒。

下片重在寫主觀感受。"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寫主人公久久佇立於玉階之上,一個"空"字,將那種落拓無依的無限愁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宿鳥歸飛急"則更加劇了主人公內心的騷動,極言其惆悵。"何處是歸程",愁緒之下,主人公急欲尋求歸程,來掙脫無限的愁緒。"長亭連短亭",寫出了欲歸而無路的落拓、惆悵和空寞。

整首詞寫得蒼茫淒涼,用語及寫法老練而嫻熟,充分體現了文人詞精雕細琢的特點。曆來對此詞評價甚高,黃昇雲:"二詞(指此首與《憶秦娥》)為百代詞曲之祖。"(《花庵詞選》卷一);徐士俊:"詞林以此為鼻祖,其古致遙情,自然壓卷。"(《古今詞統》卷五);陳廷焯亦雲:"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兩闋,神在個中,音流弦外,可以足為詞中鼻祖。""尋詞之祖,斷自太白可也,不必高語六朝。"(《白雨齋詞話》卷五)。

憶秦娥·簫聲咽--李白

讀前須知

這首詞在表層意義上是一首幽思懷人之作,實際上是作者以秦娥對情人的思念來表達內心對某種事物的苦思與追求,滲透著作者由個人的情感想及國家、民族的盛與衰、悲與歡的嚴肅思考,詞的格調悲壯而崇高,從而為詞注入了一股不朽的力量。

原文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①。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②。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③。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④。

注釋

①咽:聲音滯澀而悲切。秦娥:猶言秦女。娥:美人的通稱。夢斷:夢覺,夢醒。②灞陵:漢文帝陵,在長安東。附近有灞橋,為唐人折柳送別的所在。③樂遊原:在長安城南。為當時遊覽勝地。清秋節:即重陽節。古人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鹹陽:在今陝西西安西北,為唐時西北行旅必經之地。音塵:指信息。④西風:秋風。殘照:落日餘暉。漢家陵闕:漢代帝王的陵墓。闕: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