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讀前須知
白居易年輕時曾漫遊江南,旅居蘇州,後又為杭州、蘇州刺史。蘇、杭是江南名郡,風景秀麗,人物風流,給白居易留下美好的印象。晚年閑居洛陽,寫了不少懷念舊遊之作。直到開成三年(838),六十七歲時,還寫了三首《憶江南》,這是第一首。
原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①。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②。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諳(ān):熟悉。②藍:植物名。有多種。如蓼科的蓼藍、十字花科的菘藍、豆科的木藍、爵床科的馬藍等。以堪稱藍澱,染青碧而得名。
賞讀
全詞五句,開口即發出由衷的讚歎:"江南好!"一個"好"字顯現了作者所有的感受,熱烈而充滿激情。"風景舊曾諳"言其曾親身遊曆過,一個"諳"字,滿儲了他對江南的感情。接下來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作者濃墨重彩描繪出一幅色彩明麗的江南春景圖。"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豔,紅日普照,更為鮮豔,同色烘染提高了色彩的透明度。春江水綠,綠得令人心醉,與"日出江花",異色相襯加強了色彩的鮮明。畫麵色彩的濃麗,烘托出作者對江南真摯而熱烈的感情,描述出了開言即"好"的情感的強烈。麵對如此美景,尾句反問而出"能不憶江南?",行文自然,感情自然,且顯得感情強烈,很好的回應了首句,眷戀之情,揮之不去,餘情搖漾,令人無法忘懷,可為意境悠遠。
南歌子·手裏金鸚鵡--溫庭筠
讀前須知
陸遊品題曰:"飛卿《南歌子》諸闋,語意工妙,可追配劉夢得《竹枝》。信一時傑作也"(《放翁題跋》)。《南歌子》共七首,此曲編序第一,寫少女懷春之情。
原文
手裏金鸚鵡,胸前繡鳳凰①。偷眼暗形相②。不如從嫁與,作鴛鴦③。
注釋
①"手裏"二句:繡鸚鵡這類小物件時,拿在手中來繡;繡鳳凰這類大物件時,則繃在繡床上放在胸前來繡。②偷眼:偷看,暗中窺察。形相:猶端詳,打量。③從嫁與:任從心願嫁給他,不必仔細考慮。從,任從。作鴛鴦:喻結為夫妻。
賞讀
詞主要從少女角度用筆,起二句寫目中所見,中間一句插敘少女活動,末二句寫內心獨白。"突然而來,悠然而去,數語曲折含蓄,有言外不盡之致"(《論詞隨筆》)。"手裏金鸚鵡,胸前繡鳳凰。"首先躍入畫麵,映入少女眼簾的是一個貴公子形象:手臂擎舉著金黃色的鸚鵡,胸前錦衣上繡著彩色鳳凰鳥的圖案。鸚鵡善語,鳳凰成雙,大家公子的風流瀟灑、氣派伶俐可窺一斑。花間詞人多善寫服飾、體態,此曲開始也以工筆對句寫服飾,然非單純的外貌描摹,它是女子目光掃視遊動所見;於是也就暗化作了女子的心理活動,含愛慕、欣悅之情,淡現出女子懷春心思。"偷眼暗形相",插入一句畫外音,寫女子偷看貴公子,點明前二句乃"形相"所見。"偷眼",是乘人不注意飛快地看,"形相",是仔細打量,不隻是一瞟而過,而是從頭到腳、上下左右細細掃視;又是"偷眼",又是"形相",在這矛盾統一的細節描寫中,女子一瞬間的複雜心情被細膩而傳神地表現出來:這是一個熱烈向往愛情而又心地單純、不無嬌羞的少女。"不如從嫁與,作鴛鴦",是女子內心深處進吐出的悄悄話。女子形相之後,一見鍾情,覺得這就是她的意中人,祈願能與他鴛鴦成雙。"從",任從,意不須作仔細考慮就這樣嫁給他。語氣大膽率直,極有個性,似是平民女子。《栩莊漫記》指出:"以直快見長"、"有樂府遺風"。末句,譚獻很賞識:"盡頭語,單調中重筆,五代後絕唱",推崇至高。韋莊名作《思帝鄉》:"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語,似直接胎息於此,隻是更大膽更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