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這首詞開頭三句描繪出一幅非常美麗的梅花圖。苔枝是指綠苔裹著的梅枝,苔梅是梅花中較名貴的品種,朵朵梅花都象用美玉雕刻出來,係在苔枝上一樣。在苔枝上有一對小翠鳥互相依偎著。這裏翠羽鳥暗指傳說中的梅花神,用梅花神來描繪梅花,為梅花在秀氣之外增添了一種神秘的韻味。"客裏相逢"三句取意杜甫的《佳人》詩,把"佳人"改為梅花,寫出了梅花的寂寞。梅花長在籬笆角落裏默默開放,背靠著高高的翠竹,是那樣孤獨寂寞。"昭君不慣胡沙遠"以下幾句寫宮女王昭君奉命嫁給匈奴單於,作者認為她不習慣遠居沙漠,總是暗暗想起大江南北的故土。猜想她一定是趁月夜悄悄歸來,化為梅花掛在樹梢。這幾句既是寫梅花的幽靜孤獨,也是在寫遠方的情人和梅花一樣,幽靜孤寂地生活著。
下片首三句引用壽陽公主梅花妝的典故,揭示出梅花就是美的象征。接下來作者埋怨春風吹落梅花,應早些時候為梅花安排金屋。可梅花是不可能永遠開放,最後總要隨波逐流。"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玉龍哀曲"是指由笛子演奏的《梅花》,聽了這隻曲子使人感到悲傷。作者愛惜梅花,希望為梅花早些時候準備金屋,等到花落了,再去尋覓梅花的幽香已經晚了。作者借對花的惋惜來表達自己與情人離別後難再會的遺憾。
滿江紅·赤壁懷古--戴複古
讀前須知
這首詞寫於1219年左右(宋寧宗嘉定十二年),作者這時正在鄂州、黃州一帶漫遊,黃城州外有赤壁磯,又名赤鼻磯,傳說是三國戰場,詞人過此,也難免不發思古之念,故寫了這篇赤壁懷古。在此前,蘇軾曾寫過一首赤壁懷古詞,下麵以二者相比較談一談各自的特點。
原文
赤壁磯頭①,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②。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③。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④。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⑤,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⑥。
注釋
①赤壁:山名,在今湖北黃州市,古屬黃州府,屹立長江濱,土石皆帶赤色,下有赤壁磯。亦名赤鼻山。磯: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②周郎:即周瑜(175-210),三國廬江舒人,字公瑾,任吳中郎將,吳人呼為周郎。建安十三年,瑜與劉備合兵,大敗曹操兵於赤壁。區宇:寰宇。區,指疆域。宇,指上下四方。③萬騎:借指孫劉聯軍。貔(pí皮)虎:貔與虎皆猛獸名,喻勇士。列炬:猛烈的火炬。列:同烈,火勢猛。魚龍怒:潛蟄在深水中的魚龍類水族因受到戰火威脅而怒。這是側麵寫戰爭場麵的驚心動魄。④曹瞞:即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今如許:如今又怎樣呢?⑤形勝地:風景優美、地理形勢優越的地方。⑥傍:同旁。春:春色,此用如動詞。金縷:指嫩黃色的柳條。化用白居易《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賞讀
上片開頭寫再見赤壁磯,自然引入對三國戰場的回憶,雖不如蘇軾《赤壁懷古》詞開頭有氣勢,但也寫出了青年將領周郎的英雄氣概,接著作者重筆濃墨著力渲染三國古戰場,藝術地再現了孫劉聯軍與曹操這一驚心動魄的大戰。
"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到炬魚龍怒",戰爭場麵表現的宏偉壯觀,真實地描繪出孫劉聯軍的勇猛士氣,也寫出火攻曹軍的翻江倒海之勢,江中魚龍動怒的描寫,把戰場渲染的極有氣勢。"卷層波"二句,曹軍在孫劉聯軍的猛烈打擊之下,很快的潰敗,在作者的想象中,三國戰場是那樣的激烈,孫劉聯軍的勇猛把不可一勢的曹軍一舉擊敗,是多麼的痛快,可是筆峰一折"今如許"現在又怎麼樣,宋朝日趨漸衰,金兵不斷南侵,大宋怎麼就不是出現這樣激烈的場麵,就沒有周郎那樣的人才,一個設問感慨萬分,意味深厚。
下片繼續抒發感慨,追懷赤壁之戰,再看這些戰場遺跡,感受頗深,如同曆史再走一遍:真勝過讀史書數卷。
"幾度春風吹等換,千年往事隨潮去"。物轉星移,赤壁之戰已過多年,改朝換代也已多次。曆史隨潮逝去,英雄人物也隨江水東流,誰來恢複我大宋河山呢?問楊柳,你為誰展示春色又為誰搖曳嫩枝,尾句表現出一種深深的傷感。
清人紀昀評道:"豪情壯采,實不減於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