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3 / 3)

從戰爭文化的角度,盡管可以將酒的魅力提到審美的高度,但,酒於作戰,畢竟不是百利而無一害。他和他,翻遍作戰服的口袋,湊不齊可夠買到一瓶白酒的人民幣,每月為數寥寥的津貼,十元作戰費和五元貓耳洞費,早被一條香煙打發掉了,戰區少數民族以物易物之古老習俗打動了他們,於是想到了手榴彈。這種交換的結果,使他倆領略了戰場紀律和軍法的嚴厲。還要介紹他——多吉衝翁,聽他的姓名,便可想到那個驃悍的民族。為他的嗜酒的酒後失控,上陣地時連隊決定將他安排在“後保組”。豪飲使他無從在戰場上表現其驃悍,他寧可舍棄一個,他如願以償地來到“八十年代上甘嶺”的前沿,在洞壁醒目處寫下與眾不同的兩字:戒酒。89年2月7日戰區報紙刊出《多吉衝翁戒酒記》,稱”有時實在想喝了,他就吃一點辣椒麵,上陣地以來,多吉帶領哨所戰士多次打退越軍的偷襲,從未因喝酒誤過事。”多吉,且忍耐再忍耐,來日下戰場,我們願你倆開壇捧碗飲如長鯨吸百川,可好?

隻有一種酒,可放量海喝而無須節律。這種汲之不盡飲之不竭的名優佳釀,即幾十部電話幾十張嘴共同製做的“精神酒”。在《凱旋夢》節目主持人的引導下,大家的意念來到軍區招待所。軍區首長說,請弟兄們吃頓便飯,滿桌子菜,頭蹄下水,紅燒肉,扣肉肘子,大盤上雞鴨魚,從來沒見過的海參、魷魚。女服務員端盤子進進出出。小夥子們眼珠直打閃電。

開吃,分兩桌,司令政委陪向小平、王曙光、劉長柱。其子由副司令副政委陪。有的說不會喝酒,司令說,喝香檳嘛。政委說,功臣喝香檳不來勁,上茅台,再來點外國的洋貨、雞尾酒,白蘭地,紅酒,首長邊碰杯邊問,小鬼哪的人呀?你們很辛苦,與敵人那麼近,你們是怎麼樹立無私奉獻思想的?弟兄們一慌,灑了酒。節約鬧革命,趴在桌上吸,吱溜,口水下來了。

還在貓耳洞。

莫說軍人離不開酒。莫說老山處處飄酒香。當年“4.28”收複老山,就沒有聲勢浩大的出征誓師。沒有披紅戴花,也沒有女兵敬酒。無酒勝似酒。你們衝上去了,1小時54分鍾就衝上了海拔1442米的老山峰頂,你們用轎肉之軀扞衛祖國的尊嚴,一腔熱血蒸騰作南疆的雲霞。如今,你們卻靜靜地整齊地排列在這裏。

清明時節的麻栗坡烈士陵園,是老山戰爭區用酒最多的地方,是前線酒氣最重的日子,從乙醜到丙寅,從丁卯到戊辰到己已。是作為那一次沒有酒的彌補嗎?還有一絲內疚,有次拔點前,給你們喝的是假茅台,雖說文山州備有茅台酒,但那次沒弄到,為了不讓你們失望,才那樣,你們能原諒嗎?

還有你,在生日的前一天犧牲的李少雲,你離去的第二天,母親的生日禮物寄到了,關連長將一杯酒灑在你犧牲的哨位:少雲,我的好兄弟,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們看你來了。同一刻,在遙遠的湖南家鄉,你的父母在為你過生日,紅燭點燃了,二老舉起酒杯,從今天起,兒子就20歲了。也在同一刻,你的遺體送到火化廠,戰友們為你清洗打點完畢,送你走了上最後的路程前,給你敬上最後一杯酒。請喝吧,喝了它,永遠19歲。

還有你,張大權,陵園建成的一的第一個清明,乙醜清明,你的妻子在這裏哭得死去活來。

還有你,郭興科,丙辰清明,你那小女兒纏著媽媽多掙些錢給她買個爸爸。

還有你,劉照泉,丁卯清明,你父親又來了,借了200元路費從山東坐4天火車2天汽車來看你,帶來了你娘為你烙的白麵餅,酒是在縣城買的。

還有你,權光友,戊辰清明,你的哥哥弟弟來看你,給你帶來一塑料桶父親親手釀的苞穀酒。

還有你們。陵園附近的老鄉說,一到夜間,這際園裏就傳出走隊列的腳步聲,嚓嚓嚓地響著哪!還在操練,準備出征嗎?請喝下這杯酒。還有你們,曾經把血水、汗水、淚水灑在這片紅土地上的十數萬官兵們,請舉起杯,不管是甜是苦,是生是死,是芳是辣,是戰是和,讓我們幹下這軍人的酒,老山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