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兩翼的失落,將門之子沙場夜點兵
激動隻是一瞬間。
連著幾夜把全團指戰員接下來,握手,流淚,問候,一團團長秦天還有個句號要畫。穿過長長的坑道,肢步在鋼筋混凝土厚壁上振蕩著沉重與空落。交接儀式在被覆層堅厚、馱負著一座山體的地下指揮所舉行。壁上的大幅作戰地圖已經換了番號。大會議桌正中的交接文書冷冰冰凝了層燈光。一種非常強烈的失落感在這一刻擊中他的淚腺。
秦天腮幫子鐵硬。本來,應該向二團團長王小京多說幾句,詳細介紹情況,預祝取得戰果,如果有靈感的話,還不妨仿效西方軍事將領,同石家莊高級步校同期畢業的老同學開句玩笑,機智而幽默,才有指揮若定運籌幄的大將風度。王小京是他的好友。同為全優生,王小京有自己的見地和戰法,他幹什麼從不認為自己就比人家高明。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說話。
倒是王小京調節了氣氛,說了些承上啟下的內容,好象還提到接收鋪板多少多少塊。
簽字。陣地哨位如數換接,一個沒丟,畫押為證。年月日時分。交方。接方。完事,指揮權歸人家了。敬禮,握手。轉身就走。公事公辦,友情容當後敘。
上車。
前一個部隊講參戰時間太長,著急時間怎麼打發。秦天覺得無法理解。他也老算時間,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被時間趕著走。和平時期的軍人可能一輩子都在彩排,輪到你登台表演的機會少而又少。真正的舞台在戰場,這裏有軍人的位置,軍人的價值。接過指揮權好象是昨天的事,還有很多設想沒有完成,比如擴大戰場利用率,提高軍事效益,改善攻防增強貓耳洞綜合效益,鍛煉和造就一批具有現代意識的軍人,培養鋼鐵的紀律、高昂的士氣和極其強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一種崇高的尚武精神、民族意識、國防意識和國家說明書識,進而使部隊建設無論在戰時還是平時都在新的基礎和新的軌道上進入高級循環狀態,等等,剛剛開了頭,就失去了舞台。實際上,在簽字之前,在他的最後一名戰士鑽出貓耳洞的刹那,他的全部作戰指揮權便已拱手交出。
這是帶著他的心向下地失落的一扇翼翅。
另一扇翼翅,是他永遠銘記的英雄們。
在營房全團出征大會上,他往台上站,心裏就蒙了層霧。最後一次檢閱這個陣容了,再也不可能這麼整齊了。
駕駛員看看他。“船頭。”他說。
駕駛員明白了,打開霧燈,掛著低檔,緩緩地載著團長凝重的哀思。團長失去了些熟悉的麵孔。他們先於大部隊零零星星地告別陣地,告別貓耳洞,枕著戰友們的肩膀下來的。船頭衛生隊是他們的第一停留地,有的用最快的速度送下來,胳膊上吊著輸液瓶,有的用極慢的速度下送,車上橫展一麵紅十字旗,開向一個遙遠的世界。
遠行的戰友們,在嗚咽的盤龍江邊,在作為你們人生最後一段征程的紅土路上,團長車來了,你們的團長來了。你們走得太急,指揮你們的他沒來得及一一為你你送行,今天,在他短暫的第一個閑暇裏,就著這蒼茫的南國夜色,讓他對你們一並道上一句:永別了。
沒有什麼東西能永恒。
秦天迎候部隊撤下陣地的位置,王小京又站到那裏了,昔日在引灤入津工程有鐵營長之稱的他,倒背著手翹首凝望,如水的夜霧一團一團湧過,天要亮沒亮,沒亮之前還習慣稱夜,他的軍衣被涼霧揉濕,手心卻滋滋生熱。
王小京手大,手勁也大,掰腕子全團無敵手。他要用掰贏全團的大手,迎握貓耳洞下來的那些勇士的手。他說,是戰士們給了他力量。
這話對一半。
王小京的手勁也有自身的力量。石家莊高級步校以全優生的成績畢業出來,他握別秦天,回到各自所在的部隊。抗震救災,他以先進個人身份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抗震救災表彰大會。引灤入津,他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為他記了一等功。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曆史。從古義負受株連攆到幹校幹重活到三十而立之年,成為所在軍最年輕的團長。團長紅紅火火幹了三年,就在別人都說他前途光明時,他麵臨了一個大轉折:所在部隊撤編。撤編部隊的狀況可想而知,他卻一如既往,創造了第一等工作。上萬張報表,石礦,營房,完好無損地交出,燈泡一個不少,八萬多棵樹一棵不少。丟失兩樣公物,一個寫字台,一台電風扇,他一查到底,責令將運到外地的寫字台托運回來,電風扇按買價扣當事人工資一百四十六元。其後一年多裏,他這個沒兵的免職幹部看管空營房,不尋常的覺悟、素質和力量在尋常中顯露出來。接收這座營房的部隊即將開赴前線,急令他立刻報到。一到前線,在即將進入一線時,基礎很差的二團釀出大事故。臨陣易將乃是兵家大忌,但調整團領導班子勢在必行。當月十日夜裏黨委擬出任命方案,十一日報軍區,十二日批複。受命於危難之際,王小京和李政委即刻接手二團,擔負老山戰區主要方向防禦作戰任務。巧得很,王小京和秦天在戰地重逢了。準備時間很短,王小京如履薄冰。他說:“三十多年沒打仗的部隊,麵對打了三十多年仗的敵人,我們勝利遠在未定之天。”帶著這種忐忑的心情,王小京到路口歡送他的戰士上陣地。送別的場麵他想得很悲壯,出乎他意料,戰士們嘻嘻哈哈地同他握手,沒等他說些鼓勵的話,戰士們先說:“團長,沒事。”“團長,放心。”王小京手心滋滋生熱,恨不能把戰士們接過來舉上天。戰士太可愛可信可敬了!這一刻,真正是這一刻,他有了信心,真真切切有了信心。這些十六歲、十七歲、十八歲、十九歲、二十歲的戰士不是孩子了,從他們走上戰場、甚至僅僅跨了一步,他感到他們變了,那個受過處分、曾擬勞動教養的潘玉琪眼裏冒的不再是邪氣,那個好動拳頭的逄魯賓換了個樣,那個斯斯文文見人害羞的向小平挺起了胸膛,帶著這樣的戰士組成的團隊,他王小京要打不了勝仗,就白吃大米飯了。果然,一年下來,二團僅以微小的奇跡的代價(犧牲三人),取得殲敵數十倍於已的戰果,勝利完成了防禦作戰任務。就是逄魯賓,上陣地第二天就榮立二等功,戰鬥結束,他咬著被子爬在貓耳洞裏,讓指導員和軍醫用水果刀從背部摳出十幾塊彈片。向小平用三十一發子彈,斃敵三十人,傷一人,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稱號,隻可惜潘玉琪,這個後進戰士的典型作戰勇敢,已經提升為排長,準備打完仗送他上軍校學習回來擔任連長,不幸觸雷犧牲,軍師團領導均深表痛惜,為了不影響情緒,對各貓耳洞的戰士暫時保密。保到今天,再也不能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