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秦、趙之間兩武安君,曰白起,曰李牧,皆名將。觀牧之大破匈奴,與起破趙括,兵法同。兵莫善於誘人使入,又莫善於囿人使不得出。彼乘我入則我勞,我縱彼出則彼驕。藩籬自開,賊及門戶,門戶又不一為關鍵,尚堪問乎。善用兵者,之以佯北不勝,則彼以逐利為得,如鷙鳥之趁食而紛投於羅,其氣已懈。又劫以奇陳,使彼之人愈眾,神愈迷。若鼠竄甕盎中,四五複之,其氣已竭,聚而殲旃,一鼓力耳。此其法尤莫要於守邊。故曰:“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雁門無恙,而袖裍柱劍殺其身,則又與杜郵劍同一慘矣。
田單
孤城之中,諸田之屬。有前以鐵籠脫宗人者,複創為火牛踏燕軍,其事誠人所難。然吾思將軍保即墨時,守尤難。於戰,值凋殘困厄之秋,人心不能喜,亦不能怒。不喜,則其情不能甘。不怒,則其慮不能苦。以不能甘苦之人,與支不可必存、不可必生之地,雖有智勇,寧渠能乎?將軍曰:吾知所以處此矣,則聞軍中流涕裂眥,謂燕人劓吾降卒如是,掘吾塚墓,燒吾先人又如是,吾輩誓不與賊俱生,獨將軍家事乎?若是者,所謂能苦,且夫人疾病已篤,非苦口之藥,無以起其死。沉病將瘳,而不進以甘溫,則其血氣不王。治軍之道,亦猶是也。則又聞齊軍翕然動歡聲曰:將軍親版插,出妻妾,自忘家身,如比分功,作散飲食,愛吾人士卒且如此。吾輩皆有室家妻子者,何為重苦將軍,是不可不盡力。將軍曰士卒可用矣。於是一鼓功成,保此彈丸一邑。且即五千人,廣之以收齊國七十餘城之故地。天下擁兵百萬,而控扼雄邦者,聞安平君之風,其即蹶然起乎。不然,亦難為人謀家國矣。
魯仲連
說士之舌殺人,殺小人亦殺君子。燕將不知何人,就其保守聊城,支田單之兵歲餘,士卒多死,而無反外之心,不可謂非良將。孤危被讒,懼誅而不敢歸,卒不肯捐燕以降於敵,不可謂非忠臣。當戰國風氣敗壞之秋,而得見有人如此。天下有心人,得不思完其功名,葆其氣節,為世道人心之勸。魯仲子所稱“排患釋難偉策人”也,誠使愛惜燕將,思一曲全其人,何不即告以燕國近事,如樂將軍之走趙,且為建樹之謀於後來。然其一矢遺書何言乎!名為兩計,實則歸燕必不可行,意專勸降,歆之以富貴。人方憂懼愁苦時,中以遊言則易入。貞士節婦,有至其中旁皇失措者,每因裏巷搖惑之言為之動。彼搖惑者何心,非迫其人抵死不止。燕將之得書三日,泣而自裁,不失為烈士。而先生羞稱天下士矣。
豫讓
千古為人傷心之事,有如趙國誌士涕泣,如智伯故臣為其主報仇死。彼智伯何人,乃得此孤忠之臣於一豫子,不可謂不奇跡。伯生平貪愎使酒,皆敗征也。豫子果知擇主,胡乃錯質為之臣?古來名士聞人,遺所事非人之憾者不少,不謂豫子實先為之。然智伯於範、中行氏眾人相遇而後,居然遇以國士,亦未嚐不知人。人能特識豪傑於塵埃中,安得不獲非常感恩之報?相馬得一良馬,每收其死力於危亡。顧智伯結怨三晉以來,曾不聞豫子一言匡救其失,坐視其身死鑿台,此與處範、中行氏等耳。誠不知所謂國士之報者安在?特至故國銷沉,獨苦其身,以求刺仇人之一當計無複之,乃以一劍謝知己於地下,其不可謂不難矣。春秋予人以死,豫子有焉。
其二
有亡於婦人之言,有死於女子之手。獨豫子所行,漆身吞炭,蒙其妻之耳目不己識。豈不異哉?忠孝之門,巾幗中多曉大義。以豫子艱難苦衷,於外告諸友,於內何不可告其妻。顧乃寂不相聞,室邇人遠,見絕毋乃已甚。噫,吾思之矣,英雄亦無不近人情,其出身事人,安必伉儷之重?漠然去懷,唯遭時多故,磨劍出門,誠恐有人牽衣嗚咽其旁,烈士壯心為之宛轉低回,不能自主。往代有人與友朋約赴君父之難,一入內舍,頓食其前言。豈非其先未嚐早自為地!天下大事,臨時牽累而使人旁皇,不如決絕事前之忍而不複反也。市上乞人,冥情獨往,孤忠之臣,其在斯乎。籲,君臣道窮,夫婦之道亦苦矣。
其三
空山之中,一國士將出報主而歎曰:“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豈不以臣妾一心各為其主。夫女子遭逢不幸,至有談笑從容,手刃仇人於衽席之上者。此謂女中丈夫。豫子之友何人,泣憐其才,勸以臣事趙孟,俟近幸而為所欲,意蓋猶此。然豫子以為臣而殺之,乃二心之事,謝不肯為。吾則說:此事忠臣不肯為,才人尤不敢為。天下才與色之傾重於人民者,每(慓慓)〔慄慄〕自危,恐為身世累。蓋嚐即有恨,美好女子一臆度當時之夫,痛哭收涕,強入仇家之門,將伺間隙以陰圖其人,誓得當報乃故夫,而後慷慨殺身以自謝。迄夫飲食起居,日被其人款曲殷勤,愛憐臻至,不覺其初心漸柔,而石為一轉。昔日衣帶間隱懷之白刃悄焉付諸無,何有之鄉其始也。猶曰:懷二心,以事其新,其後不能自還,遂至成二心,以負其舊。嗚呼,艱難一死,後世所為感歎於息夫人,而豫子義士之心皎然千古矣。
其四
天下可歌可泣之事,不外恩仇。而豪傑報複之情,於中特權其重輕。趙襄子非亦當世所稱賢豪間者耶,乃其報怨智伯,滅其後,且漆其頭,君子以為太酷。智伯無後,即無人報仇,斯亦行路所為惻然。豫子者,當日甚被尊寵人也。獨居深念,蹶然感知我而發報仇之言。蓋其出身報仇,即所以報恩。且夫入宮塗廁被執,覺其謀。左右之所欲誅,而賢主特加寬宥,此活我恩也。較之知我何如,況夫一稱曰義,再稱曰賢。得非知己乎!知己而出於我所欲殺之人,視出於所事尤難。此時身挾匕首,其情亦在可從未減之列。然揣豫子居心,以為今之活我、知我,私恩耳,而其先殺我君父為公仇。臣子大義,私不廢公,一息尚存,猶將乘過橋,一血吾劍。此其苦酬所遇。襄子所為,數其報仇何深,亦未嚐不喟然歎息而泣下也。嗟夫,心動於廁,馬驚於橋,襄子之不死,蓋有天幸。而豫子於此,不能不傷天道之窮,唯其窮而節義。乃見擊衣伏劍之舉,史乘當別為獨行一科,顧龍門以列《刺客傳》中專諸後。專諸者,吳王闔閭善客待之使刺殺王僚者也。
餘讀史至此,竊歎曰:豫子以君父於己,舍其私恩,專諸以私,為人殺其君父。援與同傳,非其倫矣。
聶政
古人有言:父母在,不敢以身許人。而忠臣烈士往往病此言,謂臣子許國馳驅,即不得顧私親。何乃泥成說乎?噫,斯言也,責之臣子則爾,責之友朋之間則別有說以處此矣。方聶政家貧,客遊隱身卑汙之中,謀甘毳以奉養其親,其親得所供,亦必不願其子之他出也。忽有人走千裏,結之殷勤,將使出,供驅策,其意乃將以死報期之。夫受人惠而報,不得當,則負親。天下負恩之人,其先必輕受人恩,後乃不得不窮於所顧。求兩者之不相背,則不得不先掬此心,以襮示須我之人。不然絕裾以去,何嚐不功名炳然。然試思將軍吮病卒之疽,則卒母為哭。伊情事何忍言乎!軹深井裏中人,老母猶在,其侍酒堂上。固謝濮陽嚴仲子百金重賜之苦心,君子諒人矣。人矣,一作之矣。
其二
從古無不愛親之豪傑,人愛其人,必自先敬其親始。昔之海內至交,有約千裏登堂拜母者,此也,嚴仲子之於聶政。宣嚐有一日之雅,然乃車騎數至其門,一則具酒自觴母前,再則奉黃金百鎰前為母壽。以窮簷老嫗,忽來諸侯卿相之敬恭,彼有為而來,殆恐其母之嗬其子不使近貴人。然其殷勤悅人之忱,遂能使人銜戢厚恩,必思所以為報。夫聶政,一市井屠者耳,小人養親,力非不能具。夫人粗糲之費,猶且感激人之致禮其親如是,而況士大夫遠遊困厄,有高堂甘旨缺供時者乎。
聶政荊軻
為密事不可以多人,為大事不可以獨力。聶政之刺殺韓相也,杖劍獨往一擊而中。其人高坐府上,兵衛甚盛,萬不自料其禍之猝臨。蓋嚐睹鷙鳥搏物,先有群鳥噪而從之,其為所搏者,即避匿而不出。聶政之謝車騎人徒曰:“人多不能不生得失。”正謂此也。而仲子肯從其言,亦可謂深沉,可與共幾事。且夫俠累一國相耳,而嬴政侈然大國之王,猛虎據高岡,風震岩穀,獵者往搏,期操之一人掌握中,其可得乎!方荊卿提匕首入鹹陽,必且踟躕待其客。所謂客者,決亦當世壯士,儻獲與俱,安得有一去不複還之憾?然以太子怨深計淺,遣秦舞陽一豎子誤之。籲,同一非常之人,由用之之人異,即事之成敗異矣。獨刺客然耶。
燕太子丹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皆以誤天下事。論者以是當燕太子,則有當有不當。方鞠武定約,從報秦之計,太子以為“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此不能須臾一心,即匹夫之勇也。荊卿有所待而未發,而太子遲之曰:“日已盡矣。”此日已盡矣之言,亦匹夫之勇,皆太子所以誤也。
樊將軍者,太子所哀憐之交,受舍於窮歸,不棄於強迫,此固磊落大丈夫之所為。然鞠武以為“連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豈深知太子者哉,且夫秦之購將軍首也,至金千斤,邑萬家。其人必非恒人。若恒人者流,太子亦何憐其窮與恐傷其意之有。夫至太子不惜“委肉當餓虎之蹊”,而將軍亦即不惜頭顱,助人報怨,以自將其窮烏報恩之心,豈不可以動天地、泣鬼神者乎!是時也,督(元)〔亢〕之地圖既具,將軍之首級已函。誠使太子少待荊卿,令得從容就其成功,將軍何負於太子,太子何病於燕國。必謂太子不忍將軍為婦人之仁。過矣,不然淮陰侯何嚐不殺其故人鍾離昧,以媚於漢。然卒無解於殺身亡國,何也。
其二
悲夫太子之死也,殺其身不足以謝秦。論者且謂燕國不祀,實太子促之。是何言哉!太子誠不能出正計以保全其宗,然禍止殺身,罪非亡國。當是時也,趙王山木之謳,齊人鬆柏之怨,韓易為穎川,魏沒於河水,楚被於蘄南,彼秦人蠶食所盡。豈盡有入關劍客促之使然者耶?夫無所促之與有所促之等亡也。而匕首一舉,猶足褫凶人之魂,而隕天下義士之涕。萬一功成僥幸,則太子亦信陵公子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