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博物院(3 / 3)

泰特畫院中還藏著詩人勃來克(WilliamBlake,17571827)和羅塞蒂(DanteGabrielRossetti,18281882)的畫。前一位是浪漫詩人的先驅,號稱神秘派。自幼想象多,都表現在詩與畫裏。他的圖案非常宏偉;色彩也如火焰,如一飛衝天的翅膀。所畫的人體並不切實,隻用作表現姿態,表現動的符號而已。後一位是先拉斐爾派的主角;這一派是詩與畫雙管齊下的。他們不相信“為藝術的藝術”,而以知識為重。畫要敘事,要教訓,要接觸民眾的心,讓他們相信美的新觀念;畫筆要細膩,顏色卻不必調和。羅氏作品有著清明的調子,強厚的感情;隻是理想雖高,氣韻卻不夠生動似的。當代英國名雕塑家愛勃斯坦(JacobEpstein)也有幾件東西陳列在這裏。他是新派的浪漫雕塑家。這派人要在形體的部分中去找新的情感力量;那必是不尋常的部分,足以擴展他們自己情感或感覺的經驗的。他們以為這是美,誇張的表現出來;可是俗人卻覺得人不像人,物不像物,覺得醜,隻認為滑稽畫一類。愛氏雕石頭,但是塑泥似乎更多:塑泥的表麵,決不刮光,就讓那麼凸凸凹凹的堆著,要的是這股勁兒。塑完了再倒銅。——他也賣素描,形體色調也是那股浪漫勁兒。

以上隻有不列顛博物院的曆史可以追塑到十八世紀;別的都是十九世紀建立的,但歐戰院除外。這些院的建立,固然靠國家的力量,卻也靠私人的捐助——捐錢蓋房子或捐自己的收藏的都有。各院或全不要門票,像不列顛104博物院就是的;或一禮拜中兩天要門票,票價也極低。他們印的圖片及專冊,廉價出售,數量驚人。又差不多都有定期的講演,一麵講一麵領著看;雖然講的未必怎樣精,聽講的也未必怎樣多。這種種全為了教育民眾,用意是值得我們佩服的。

1936年10月19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