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進富民興縣的三年(3 / 3)

在城鄉建設工作中,三年來,按照完善功能,合理規劃,統一實施的要求,加快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全縣道路、交通、郵電、通訊、市場、水、電、氣等基礎條件和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觀。在昌元鎮完善了蓮花街和南門橋的建設,新開了蓮花街到成渝公路的入城口,大東街、大南街由石板路麵改造成為水泥路麵,城南小區建設和東益當片區改造粗具規模,烈士陵園建成竣工,海棠公園建設加快了步伐,三級車站建設正在緊張進行。幾年來,市場建設成績尤為明顯,市場麵積增加到8.28萬平方米,其中1992年增加了2.23萬平方米,特別是榮昌生豬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的建成投入使用,為搞活流通促進商品生產發展創造了條件。

1992年,進一步深化了住房製度改革,全麵推行了出售國有住房工作,城鄉人民居住條件有了較大改善。我們在抓建設的同時,加強了城鎮的管理工作,1992年獲得市政府四項獎勵;城市管理目標責任製考核和山城市容競賽分別獲二等獎,市場秩序和街容街貌綜合整治均評為第一名。

在對外開放的工作中,我們堅持實行對內外全方位的開放戰略,製定了一係列促進開放的政策,提出了同時開辟縣內、東部、西部和國際四個市場的方針。1992年“三資”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有兩個企業正在進行基本建設,固定資產投入1400多萬元人民幣。特別是榮昌經濟開發區的建立,為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提供了更好的基礎條件。1992年,我縣被市政府評為利用外資先進單位,獲得一等獎。在對內開放方麵,由於實行了“讓利三年,放水養魚”的政策,使各種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較快發展,“四引進”的步伐加快,為振興榮昌經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三年來,在經濟建設中,我們始終堅持改革、效益、發展三個方麵的工作同時抓的方針,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增加投入,新上了一大批建設項目。三年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市、縣批準的基建、技改項目共598個,已完成總投資1.5億元。其中,1992年批準497個,已完成總投資1.16億元,為榮昌經濟振興打下了基礎。

(1993年2月10日在榮昌縣第九次黨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