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快中小企業發展 努力解決群眾就業問題(1 / 2)

胡錦濤同誌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是最緊要的。“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說到底,就是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隻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應按照胡錦濤同誌的要求,緊密聯係工作實際,把執政為民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要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一定要竭盡全力去辦,而且要辦出成效來。那麼,從我市當前的情況來看,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需要我們幫助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我認為,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就業問題。因為“就業是民生之本”,隻有充分就業,才能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增加人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2003年我市城鎮需要增加16萬個就業崗位,農村還要轉移40萬富餘勞動力到非農產業(其中輸出市外就業10萬人),就業壓力相當大。今後幾年,平均每年要增加就業崗位40萬個以上才能緩解這一壓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的就業需求,才能為人民群眾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創造條件。

就業壓力如此之大,任務如此之重,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近年來的實踐證明,今後仍然是這個趨勢:解決就業的主渠道是發展以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為主體的中小企業。從1996年到2002年我市各種所有製企業就業人員的變動情況看,國有、集體企業從業人員呈逐年下降趨勢,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呈逐年上升趨勢。國有、集體企業從業人員從1996年380.49萬人下降到2002年的222.38萬人,6年共減少158.11萬人,平均每年減少26.35萬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從1996年228.23萬人增加到2002年477.4萬人,6年共增加249.17萬人,平均每年新增41.53萬人。

解決問題的目標任務和具體途徑明確之後,關鍵在於怎樣抓工作的落實。隻有把工作落到實處,大力推進我市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才能不斷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從我市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要著重解決好以下六個問題:1.擴大市場準入,拓寬發展領域放寬經營範圍和管理限製,除國家明確限製的投資領域外,所有競爭性領域和對外開放的領域,都要以國有資本和外資同等的條件和政策對民營資本開放。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環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參與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城市公用事業建設;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保險、電信、公共信息網絡、教育、衛生、體育、文化、旅遊、社區服務等領域。

2.實行平等待遇,保護合法權益

一是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競爭的原則,認真清理各種政策文件,廢除和修訂帶有所有製差別和對民營企業在申請立項、進出口、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人才引進、產品鑒定、質量認證、品牌保護、產品定價、職稱評定、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辦理證照、收費等方麵存在不公平待遇的政策規定。除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外,取消對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核準登記的前置條件,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