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黨都在認真學習江澤民同誌提出的“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我認為,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最根本、最重要、最緊迫的是落實“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個要求,切實改善黨群、幹群關係。因為,隻有形成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關係,隻有把黨和政府的根牢牢紮在人民群眾之中,推進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進先進文化的進步,才有強大的、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但是,現在還有不少黨員和幹部,離“三個代表”的要求相去甚遠。在有的地方和單位,黨群、幹群關係相當緊張;少數地方和單位,矛盾已發展到一觸即發的地步。今年2月至5月,我在開縣擔任“三講”教育巡視組長時了解到,近兩三年來,這個縣先後有六七個鄉鎮因農民負擔等問題引發群眾集體上訪,其中有兩個鄉鎮發展到群眾鬧事、圍攻鄉鎮政府和幹部,群眾憤怒的場麵令人觸目驚心。在“三講”集中教育的短短兩三個月時間裏,群眾紛紛來信來訪反映問題,傾訴苦衷,巡視組直接受理來信來訪多達上千人次。從反映的情況看,在少數黨員、幹部中,宗旨觀念、公仆意識淡薄、欺壓群眾者有之;為了達標升級出政績,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加重農民負擔者有之;執法不公,濫施械具,違法亂紀者有之;貪汙受賄,中飽私囊,侵害群眾利益者有之;貪圖享受,吃喝玩樂,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者有之。凡此種種,有哪一點是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人民群眾怎麼會心甘情願跟著這樣的黨員、幹部走?黨和政府的指示和任務在這些地方和單位怎麼能落到實處?事實說明,改善黨群、幹群關係已經到了非抓不可的時候了。怎麼抓法?“三講”教育的實踐使我認識到,改善黨群、幹群關係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但重點必須抓好以下六個方麵的工作。
首先,必須端正指導思想。要以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每個黨員和幹部,都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正確處理公仆與主人的關係,正確處理對黨負責、對上級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關係,正確處理完成任務,做出政績與群眾實際需要的關係,真正做到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考慮和決策問題的前提。為此,有必要在黨員、幹部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宗旨意識、群眾路線、群眾觀念的再教育。每個黨員、幹部都要認真思考江澤民同誌提出的“參加革命為什麼”“現在當官應該做什麼?將來身後留點什麼?”的問題。為了啟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內動力,我以為,還可像我們在開縣抓“三講”教育中啟發領導幹部的內動力那樣,引導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進行“六問”,即:我們的政權是怎樣得來的?自己手上的權力是誰給的?黨和人民群眾對我怎麼樣?我對黨和人民群眾怎麼樣?自己與黨和人民群眾要求的差距是什麼?今後應該按黨和人民的要求做什麼?隻有通過學習教育,把指導思想搞端正,我們的言行才能真正“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其次,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工作路線,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體察民情,傾聽民意,辦好那些群眾需要而且有可能辦到的實事、好事;要堅決避免和糾正少數地方和單位,為了“達標、升級”受表彰獎勵,為了“出政績、樹形象”圖個人升遷,打著“人民××人民辦”的旗號,幹那些脫離當地經濟實力和群眾承受能力的所謂好事、實事;要教育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認真記取“大躍進”等時期的經驗教訓,抓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要求做計劃、定目標,切忌盲目“超前”,切忌虛報浮誇。在一些貧困、邊遠地區,還應實行“休養生息”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