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從容、瞬間和拚搏(隨筆三題) (2 / 2)

因此,我常常想,對待生命是否應該首先從對待瞬間開始。

想想自己的人生經曆中,其實已經有很多很多的瞬間值得我們回味。在有些瞬間裏,我們也許把握住了機會,取得了一些成功,也許在有些瞬間裏,我們的思想意識裏產生過某種不正確的想法,使自己的行為出現了某些偏差。

隻是,我們千萬不能忽視每一個瞬間,而應該每時每刻總結自己的人生,正確的要堅持,錯誤的要改正。試想,胡長清、成克傑之流如果能夠及時製止自己每一個貪婪的瞬間,也就不會有如此的下場。

瞬間是組成我們生命的材料,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瞬間的輝煌或暗淡,有些我們無法把握,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控製它,前提是我們能否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

瞬間,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輕視乃至忽視瞬間無疑是在摧殘自己的生命。

因此,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吧,讓每一個瞬間都煥發出生命的光彩,當我們年老的時候,能夠說一句:我活過,我無悔。

這,應該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三)兩個漁夫的故事

德國作家伯爾在一篇小說中刻畫了這麼一個老漁夫:老漁夫躺在海灘上,眯縫著雙眼,悠閑地曬著太陽。

一個年輕遊客上前去搭訕:這麼好的天氣,你為什麼不出海?

老漁夫說:我隻要養活自己就行了,那麼辛苦幹嘛?

年輕遊客說:你每天都去打魚,魚打多了可以拿去賣,賣魚的錢可以購置一些更好的工具,錢再多了可以買一艘機船,然後組成一支船隊。

老漁夫問他:那又怎麼樣?

年輕遊客說:那你就發財了,不用自己幹了,就可以在海灘上悠閑地曬太陽了。

老漁夫反問他:我現在不就在這兒悠閑地曬太陽嗎?

美國作家海明威在小說《老人與海》中也寫了一個老漁夫:他出海打魚84天都徒勞而歸。第85天仍強著出海,結果釣到一大魚。

老漁夫在返途中,遭到鯊魚群的襲擊。

精疲力竭的老漁夫明知搏鬥是徒勞的,卻仍不屈不撓地與鯊魚較量。

他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漁夫用漁叉紮,用綁著刀的槳把打,用短棍和舵把揍鯊魚。

不知是鯊魚咬完了大魚肉自動而去,還是老漁夫的不服輸精神趕跑了鯊魚,老漁夫和船安全回到小港,拖回來一條從鼻子到尾巴足有18英尺長的死魚骷髏。

兩個老漁夫形象,體現了兩種人生觀。

前者與世無爭,安於現狀,貪圖安逸,追求享受,而後者積極樂觀,不信天命,不怕挫折失敗,頑強拚搏,奮鬥不息。

其實,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就蘊藏在不斷進取中,用勇敢去攀登險峰,用頑強去攻克堡壘,用堅韌去戰勝逆境,用執著去擁抱勝利,用辛勤去換來豐收,用血淚去孕育快樂,用奉獻去享受幸福,用創造去開辟通途。

人生的快樂不在於終極的目的,而在於奮鬥與追求的過程中,不鞠躬盡瘁地去奮鬥,不嘔心瀝血去追求,就不可能體驗到生命激情和人生的意義。

有支老得掉牙的歌曲唱得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個人要追求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得拚搏奮鬥自強不息,讓青春燃燒,讓生命閃光,扼住命運的喉嚨,戰勝挫折和逆境。

要像海明威筆下的老漁夫那樣,有顆不服輸的心:“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