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創造,總有不少人覺得這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問題,似乎與自己無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在教與學中對創造力的開發,其實發明創造所依賴的創造能力是人人皆有的,是人類最常見的能力之一。隻要你勇於撥開創造力薄薄的麵紗,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它不僅存在於你的身邊,而且就存在於你的身上。
創造離不開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具有形象性,這一特性尤其要引起語文老師的重視。什麼是創造性思維的形象性呢?人與客觀事物接觸時通過感官的作用,便會在大腦中產生感知和表象。運用表象進行思維活動就是形象思維,進而,人腦再對這些移入人腦的客觀形象進行加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表象,如果這個新的形象是前所未有的,那麼這種形象思維本身就帶有創造性了。所以,“所謂的創造性思維的形象性是指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而產生出適合解決新問題的前所未有的新表象的思維特性。”劉文明,中小學生怎樣開發、創造智慧[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這樣說:所有的優秀作品都包含著創造性的因素,這就為我們在作品的閱讀、欣賞中開發創造性思維提供可能。
文學作品的成功離不開深刻、獨到的人物形象刻畫,也就是說,傾注著作者對人物形象的獨特創造。而真正的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是要融入自己的感受、體驗,補充、豐富乃至升華作品的內容和思想情感的一個複雜過程。可見,優秀作品的閱讀過程實際包含三個方麵的創造性因素,一是對作品創造因素的發現,二是對作品內涵創造性的補充,三是對作品創造性手法和成功經驗的總結。所以,閱讀過程中所包含的創造性因素是不容否定和忽視的。
一
鑒賞要善於把握作品的獨特性,具體地說,應從兩個方麵予以把握:敘事作品中著重把握人物形象的獨特性,抒情作品中著重把握作者情感的獨特性。許多優秀作品,都是因其藝術形象的獨特深刻而流芳千古,而創造力就是運用一切已知的信息產生某種新穎、獨特產品的能力。所以把握有創造性作品的創造性因素是開發創造力的一個必要前提條件。例如《阿Q正傳》中的阿Q是以“精神勝利”這一自我麻醉的方法而聞名於世,而這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殘害的農民典型的形象是獨一無二的;再如塞萬提斯筆下與風車大戰的堂吉珂德,也正是以他不畏強暴,不惜喪身,立誌掃平人間不平的獨特喜劇性人物形象而贏得人們的喜愛。但如果僅僅從人物的獨特性上把握恐怕還過於粗糙,僅僅善於辨認在外觀、行為等方麵的獨特性也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善於辨明在描寫事物、景物中作者的不同傾向,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獨特的感受,從中把握作品的獨特性。
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與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賽著的名曲。”在《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裏卻是:“月兒偶爾也從它們交叉處偷偷窺看我們,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而在《杜堂遊記》中,朱自清寫道:“(月兒)老遠的躲在樹縫裏,像個鄉下的小姑娘,羞羞答答的。”同樣是寫月色,《荷塘月色》如流水,柔和明淨,雲遮霧繞,如幻似夢,光與影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的名曲,後兩者卻是一派“羞澀”,但同樣是“羞”,一個是“小姑娘”而另一個是“鄉下小姑娘”,其間情趣各異,意境迥然不同,絕無雷同相似之處。賀大綏,顧聖皓,朱自清散文的寫作藝術[M],鄭州:文心出版社,1992.李白曾寫過“瑤台尋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喚起人們濃鬱的春意。而另一首“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盡管句式、手法相似,卻是渲染嚴冬的淫威,而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則道出了詩人的驚喜和好奇。同樣寫雪,卻寫出了不同的風姿,不同的情感,這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