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從學校方麵來看。雖然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高校必須開設選修課程。有的學校也僅是虛設,根本沒有解決師資、教材、設備等問題,開設的科目既無教師上也沒有學生選;有些學校開設了選修課,但因對選修課的課程功能認識不夠,還存有許多的不足之處,表現在:
1.重複性。由於對選修課功能認識的偏差,學校選修科目大多以專業劃分,教師多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在所教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相應的選修課程;其二,因專業課程課時安排不下,便將專業內容轉化為選修課程繼續學習,這就使選修課成了必修課的補充課時或是專業課的延伸,造成內容上的相似或重複,始終跳不出專業界限的窠臼,學生非但沒能學其所好,反而增加了課業負擔,厭學情緒更加嚴重。
2.狹窄性。開設選修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由選擇最符合自身特點的課程學習,而圍繞專業課程開設的選修課,缺少選擇餘地,所選科目窄而少,學生選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削弱。傳統的學科界限已有了嚴格的劃分,新的科技成果也很難及時補充到有關學科中去,學校現有課程不能有效地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因此,作為選修課更應當注重綜合性,注重橫向聯係,文理滲透,更多地從社會的需求、學生的就業等方麵預見性地開設一些相關的學術類、職業技術類、綜合類、技藝類課程,以便學生步入社會時,除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
3.盲目性。開設的選修課程針對性差,一窩蜂上,能開就好,未能從社會現實的需求、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方麵考慮,開設新穎、實用的選修課,讓學生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的同時,還能學到應用性、操作性強的各種技能,真正成為一個“一專多能”的人才。
第三,從教師方麵看。教師對於開設選修課應當是很歡迎的,教師和學生一樣,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之外,還有自己的許多特長與人生經驗,而必修課的種種限製使得教師在課堂上隻能適可而止。通過開設選修課,教師能將最新的觀念、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然而,由於目前選修課的次要地位,導致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積極性,同時課時又少,無法係統完成該課程內容等因素,自然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熱情。教師隻好將主要精力放在基礎、專業課程上,從而削落了選修課的教學質量與考核。
最後,從學生方麵看。應當說這一群體對選修課的觀念是最淡薄的,原因自然不全在他們,但反映出來的現象是:遲到、早退、曠課嚴重,僅求考試過關,而不重視某課程所能給予的知識容量,由此,是否容易通過考試也就成為學生是否選擇該門選修課的主要依據。筆者曾對我校兩個班級的學生作過一次調查,在中學聽說過選修課的學生僅占20%,調查結果表明:認為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是主次關係的占60%;對自己選修的科目純粹為學分的占50%;因為興趣愛好的占10%;二者兼有的占40%;對於喜歡開設哪些類型的選修課,學生多指專業外的,能聯係實際,開闊視野的自然、人文等學科。可見,學生的求知欲是強烈的,但學習目的尚不明確,而學校開設的課程離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相去甚遠。
那麼,如何使選修課更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呢?這裏,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關係。
三、正確處理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關係
由選修製度的建立和發展可以看出,在必修學科和選修學科之間,不存在主次關係,選修學科不是必修學科的附庸和陪襯,它屬於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正確處理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關係,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必修課是為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而設置的,這就決定了它在基礎教育方麵充當主要角色;而選修課則是學習者在眾多的學科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科進行學習並且得以突破,使自己擁有某個方麵的“專長”。從這一點上看,選修課又有必修課所不具備的優勢。應該說,紮實、穩固的基本素質與能力是必修課程培養的結果,而發揮個性、培養特長則應是選修課所致力的目標。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功能是有區別的,不可相互替代。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設置實際上是教育的統一性和差異性在課程上的體現。而教育的統一性和差異性並不存在條件關係,二者是一種並存、並列的關係,隻有統一性和差異性有機結合,才是健全的教育。所以,必修課和選修課在性質、功能上並不存在決定與被決定的關係。兩者是各自獨立又互相並存的課程係統,共同為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發揮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忽視選修課的特點、功能和地位,將之看成是多餘的或補充的課程,對學校和學生的發展都將是不利的,但刻意拔高、誇大選修課的作用,也將會走向事物的反麵,正所謂“物極必反”。因為在當今和未來社會,無論是就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而言,還是就個人的全麵發展而言,一方麵需要更多的具有某一領域高新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麵,又同時需要具有高新水平的人才具備更寬厚更紮實的基礎。因此,不管學生今後從事什麼學術專業或技術行業,基礎課都必須紮實、穩固。所以,我們在強調重視選修課的同時,切莫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選修課程的設置一定要掌握適時、適度的原則,應當根據不同的年級,按照科學的比例,設置相應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以便發揮它們各自的課程功能,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在某一方麵或某些課程上拔尖,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