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企業家精神與創新(3 / 3)

最終,從軟件產業的技術價值和市場前景著眼,我們決定擔起風險。事實很快驗證了我們的眼光和魄力。四通利方在王誌東的率領下,以其開發的Richwin中文平台軟件迅速取得了同類產品市場成長率第一的驕人業績,並受到國際風險投資的青睞,借助私募擴股,公司的資產連續增長。

尤其關鍵的是,當因特網(Internet)開始在全球嶄露神威,我們又及時支持王誌東轉向了網絡領域。通過購並華淵資訊,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絡新浪網誕生,不久前在美國納斯達克(Nasdaq)成功上市。

國際人士評論,創辦四通利方,是建國以來中國企業最成功的一例風險投資。我想,成功的根本就在於,從以硬件分銷為主,到注意軟件開發,再到進軍網絡,關鍵的機會被捕捉住,果斷調整,及時轉型,搶在了前麵。

當今世界,以信息革命、數字化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方興未艾,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人類既有的生產形態、交易方式、競爭內容、市場規則。由此,每一個企業家都不能不認真思考,如何順應這種變革,做出必要的調整。特別是,網絡經濟所帶來的新一輪空前大洗牌,如果能為我們有效利用,從企業的商業模型到經營理念實行全麵再造、創新,結果將使中國企業的層次性躍升,必定有助於我們明顯縮短與發達國家企業間的差距。

創新精神的源泉

記得一位學者講過:中國比較多見創業者,較少管理者。意思是我們的業界中人,多屬於從無到有創辦公司,打江山定基業的類型,而訓練有素的職業經理人相對稀缺。

如前所述,我認為自己還不夠真正的企業家,但若一定要劃分,顯然應歸人創業者之列。在四通前15年的發展中,掌門的一直是我們這些第一代創業者。經過重組改製,產權清晰的製度平台搭起來,新的領導集體就了位,35歲的經濟管理博士楊宏儒擔當起領導重任。現在,就任中關村部經理的同時,我已離開了四通經營第一線。

如此新舊更替,領導權從第一代創業者向受過良好的專業訓練的年輕管理幹部傳遞,無疑標誌著四通向現代企業製度的邁進。

我曾多次與公司年輕的管理幹部說,我們這代人是誌大才疏,你們則是才大誌疏,這當然是極而言之。由於時代所限,我們這些老五屆大學生沒讀多少書,管理方麵的書更是空白,因此搞企業有點先天才學不足的味道。

然而,我們亦有這代人所特具的、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責任心、使命感、激情和理想主義。沒有這種種所合成的“誌大”,我們當年不會拋卻多少人羨慕的安穩、實惠而下海創業,不會百折不撓地開拓求索到今日。

為此,有經濟學家將我們稱作“一批不可再生資源”,評價很高,亦多亦少帶點悲壯。確實,“新生代”的企業精英們有屬於他們的人生目標和職業設計、價值準則和成就感,讓他們像我們一樣思維和行動,包括個人財富意識的“模糊”,既不合理,也辦不到。這也是進行產權改造,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必要所在。

然而從另一方麵來講,作為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都相對優良的年輕管理人,在他們執掌企業的商業生涯中,如果不僅很務實、理性、規範操作,即非常善於管理(Managing),而且還能多一分激情、浪漫、理想主義,增添些許創業色彩,那境界是不是更高?

因為燃燒的激情和忘我的追求往往是創新的源泉,推動著一個企業家,除了認真“做事”,還想積極“做勢”,並且爭取“做詩”一般地在事業和人生的藍天上畫出神奇的彩虹。

最後,回到開頭關於快樂的話題。四通之路的走出,給四通人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快感。

這條路當然遠未到終點。在中國如何辦企業是一個開放的重大題目。所有業界同仁,國有的、民營的、老一輩的、新一代的,讓我們都來努力,以創新去不斷求解,也從創新中獲得無盡的快樂。

【本文寫於2000年,本書選用時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