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初創企業的管理問題(1)(2 / 3)

盡管現在CNNIC的報告用飛快增長的數字向我們表達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比如說我印象當中幾天前還是800萬或是1000萬網民,據說現在已經到了1600萬。我們不管這個數字的可信度多高,但是大家不能回避一個問題:假如我們不要去看一個網民的絕對數字,而是把這個網民絕對數反向投射到中國的現實社會中去,你會發現這些網民隻是代表社會大眾消費群體一個非常窄的範圍,它不足以代表整個現實社會。反過來,在美國,基本上通過美國在線(AOL.com)這些公司的努力,使真正的網絡已經實現了一種平民化,一種生活化。那麼當網絡社會構成對現實社會完全地映射的時候,你就完全有理由把生活中的商業模式搬到網上來,然後利用網絡的特點進行延展。但是如果你的網民僅僅是社會非常窄的群體代表,你忽視了這樣的群眾基礎,把各種商業模式(businessroodel)一無論是商家對商家(BtoB)、商家對顧客(BtoC),還是XtoX統統搬到網絡上來,我想它都缺乏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無論你做BtoB還是BtoC,實際上它的對象無非是各種商人或消費者。對他們來說這裏有兩個最大的障礙:一個是語言的障礙,一個是技術的障礙。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90%的人不說英語,他們的母語不是英語,他們也沒有用英語思維和使用的習慣。其次,對於整個中國來說,大眾用戶受教育程度,特別是對計算機的熟悉和普及程度都要比美國低。如果忽視這樣一個前提,把美國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這種模式在同個時期搬到中國來,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這幾個月,很多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不斷宣傳自己的模式調整方案,我想這就是一個反麵的證明。

在3721剛出來的時候,我們實際上不是在做3721。1996年我開始做電子郵件的時候就有兩個想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不是為我自己這種人做軟件,也不是為各位精英式的人物做軟件。因為這樣的人在國內還是太少,而且對業內人士或精英來講,用什麼樣的軟件並不是重要問題。但是大家想想,中國要實現因特網的發展,網絡將會變成像電視和電話一樣操作簡單。在這種情況下軟件的使用習慣,軟件的使用方式,包括Internet的標準,全部架構就在於:第一,你要熟悉英文;第二,你要熟悉技術。我想我們就是要來解決這個問題。

關於互聯網方麵,很多新的初創公司曾向我們介紹創意。這給人一個明顯的感覺:有很多初創公司並沒有想清楚自己在商業鏈裏麵做什麼,他什麼都想做,所以每當他宣傳一個商業計劃,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商業計劃。比如在他的電子商務規劃裏麵,所有XtoX的模式裏都有一個很明確的商業鏈。在這個商業鏈裏麵應該說不是每個公司都一定會處在鏈條裏麵最亮的環節。

舉個例子來講,比如說,網上商業(e—business)和電子商務(e—commerce)。實際上,在中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打了一年的廣告才很虛地談了起來。可是大家並沒有看到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辦起網上書店,或者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也辦個門戶。對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來講,在電子商務的產業鏈裏麵他的定位很明確,就是希望為這些廠商,為電子商務(c0M)公司,為這些傳統公司提供解決的方案。微軟也提供的電子商務策略,它實際上也是希望推廣它的解決方案。按國外通常的定義,商業鏈可能簡單地分成上下兩個層麵:一個是網上交易(e—market)。中國有很多的企業希望在這個層麵大放光彩。網上交易(e—market)的概念就是廠商在互聯網上提供一個市場或自己做這種銷售。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層麵就是infrastructure,即基礎設施。這裏麵的基礎設施我想並不僅僅簡單地指網絡的IP層以下這種中國電信搞的集成網絡設施,實際上包括從操作係統到網絡應用,到各種軟件。特別是軟件,我想強調其實互聯網的核心還是軟件。這些東西它都可以成為基礎設施。在美國我們可能被媒體宣傳所左右。就像在舞台上,聚光燈永遠隻打在網上交易幾個最耀眼的明星身上,比如亞馬遜、易貝。但大家不要忽視了,在它們背後有比它們可能更有價值的,比如大家都知道思科和英特爾,還有大家不太熟悉的商務一家(C0mmerceOne)。這些公司都是把自己定位在基礎設施上麵。那麼我想目前在中國因特網剛剛起步的時候,如果你把自己定位在基礎設施領域內,我想你成功的機率要比簡單地忽視自己掌握的資源去做市場要多得多。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第一,中國基礎設施本來就很缺乏。這是由市場所決定的。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大約有40家做因特網的網站。他們的內容基本上都雷同,比如說都去做拍賣,都去做網上商城,都去做BtoB電子商務社區。可是95%的電子商務網站都是架構在NT上,用SP加SQLServer這種根本無法應用在因特網高強度工業環境下的解決方案。反過來說中國的基礎設施,有非常大的市場需求。如果中國沒有建立很好的基礎設施,我想這種電子商務是沒有辦法建立起來的。最後真正的收入實際上都還是到了國外的廠商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