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履曆
周厚健,1957年出生,山東煙台人,大學文化,現任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厚健1976年到青島市嶗山縣插隊,1977年在青島車輛廠當工人,1978年以青島市數理化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山東大學電子係,1982年入青島電視機廠,曆任科長助理、副科長、廠長助理,1990年任青島電視機廠副廠長,1992年任青島電視機廠廠長,1994年任青島海信電器公司總經理,1995年起,先後任青島電子儀表工業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兼海信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裁、青島電子儀表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
2000年3月,海信集團實行決策層與經營層分離,周厚健出任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由於管理與運營的傑出表現,周厚健被中央電視台評為2000年中國經濟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總裁原聲
我認為一個企業僅僅使其由小變大不是本事,而在其變大的過程中始終留下發展空間,這才是真功夫。
——周厚健(《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學們:
大家好,二十幾年前的今天,我同大家一樣,作為電子係的一名學生在這裏求學,今天很高興又回到這裏同大家交流,談一談我個人參加工作以來的一些體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海信的做法。
中國今年的一件大事是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到9月份,中國加入wTO的所有雙邊法律文件都已經簽署完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是不爭的事實。麵對人世後國外大企業更加強大的衝擊,我們如何應對,我們依靠什麼參與國際競爭,這是中國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當國外競爭者憑借資金、規模、技術、管理的實力來到中國市場時,不僅競爭格局,甚至遊戲規則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目前中國企業同國外先進企業在技術、管理、產權等各方麵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過去僅僅依靠價格戰、口水戰這些低層次的競爭來爭取顧客的做法將很快失去效果,隨著顧客理性消費意識的增強,隻有那些真正為顧客著想的企業才能最終得到認可。因為有這些巨大的變化,我們經常講機遇與挑戰並存,實際挑戰對每個企業都有,而機遇隻對有條件的企業才有,所以,國內企業當前麵臨的更多的是挑戰,如何麵對挑戰,抓住機遇,這是我們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如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競爭力。我們的企業目前缺乏核心競爭力,但不意味著我們不去追求它。從目前中國的企業看,人才、技術、財務的差距比較大,這也正是提高競爭力的三個很重要的因素。下麵我簡單談一談這方麵的認識與體會。
人才是本
如何做好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首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也是企業第一重要資源,企業在競爭中取勝其實是人才競爭的取勝。同時要認識到人才是稀缺資源,稀缺資源就要遵循稀缺性規律,特別是中國,由於企業誕生的時間很短,甚至高校大麵積培養企業人才也不過20年,所以中國企業相對國外企業人才更加饋乏。海信提出敬人,求人。海信的企業精神是“敬人、敬業、創新、高效”,而人力資源工作定位於“求人、育人、用人、晉人、留人”。“求人”就是告訴大家人才是求得的,一個企業隻有自上而下端正這種認識,才可能在人力資源上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好的機製。比如我們用人才市場供求狀況來確定員工的報酬基準,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大小來最終確定它的報酬,這就使得員工之間收入差距巨大,可能差幾倍到幾十倍,如果沒有對人才價值的正確理解,企業內部就會造成混亂。如果不認為優秀人才是稀缺的,就不可能認可他的高報酬。